后工业遗址保护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
在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都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和调整。社会经济中起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随之对相关产业的布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变革直接导致了后工业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土地、生产设备、工业建筑等一系列资源。这些资源被称之为后工业遗产。
本文首先在国内外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产业结构变化的研究背景下,提出了后工业遗址的概念、特征和其发展历程,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后工业遗址保护的研究现状。系统地梳理了后工业遗址景观形态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分别阐述了国外和国内的较为经典的后工业遗址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并主要从审美观的角度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后工业遗址景观经过了从新兴到衰退、从废弃到重生两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在第四部分中,作者认为,后工业遗址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规划设计中的形态的创造一般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对处理后工业遗址的场地,对工业建筑和设施遗产的处理和利用,处理生态系统和创造新的人居游憩环境。随后从这几个方面对常见景观创造手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以宝山矿山公园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宝山矿山公园规划设计项目是在后工业遗址保护的研究背景下,结合国内外最先进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集观赏、游乐、科教、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公共游憩场地。2009年宝山矿山公园正式被评为湖南省首家矿山公园。在本文的第五部分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宝山矿产后工业遗址的历史和现状,然后详细地阐述了宝山矿山公园的规划概况,并通过分析每个分区景点的景观设计手法,并结合第四部分的理论依据对宝山矿山公园规划设计项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随后从生态、空间和形式意义等三个方面提炼了后工业遗址景观规划设计的创造理念。
本文通过对后工业遗址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例层面的阐述和分析,详细说明了后工业遗址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针对后工业遗址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创新的设计理念,即生命意义的回归、空间意义的共生和形式意义上的嬗变。并确定了后工业遗址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