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中美学意识的培养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随着国际间科学、文化、经济及各个领域间的交流愈来愈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无论是数量上抑或是质量上确有水涨船高之势。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中国翻译界的泛泛之辈已不再难觅,然而,真正出类拔萃的翻译人才尤其是汉译英人才却殊为匮乏。“如何有效地迅速培养大批合格的译员,是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有关方面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穆雷,1999:1)
翻译教学在中国可追溯至唐朝,历史可谓悠久,但由于种种原因,翻译教学一直处于受冷落甚至被怀疑的尴尬境地,其发展自然举步维艰。近年来,随着中国翻译研究的蓬勃发展,翻译教学亦驶入欣欣向荣的发展的“快车道”:大批学者纷纷认识到翻译教学对培养翻译人才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对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多方位、多学科参与对其探索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中取得诸多开拓性成就。然而,有关翻译教学中融入美学教育以提高译文质量的研究略显不足。
“整体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水平,令我们的翻译教学上一台阶,足下之路,何止一条!”(毛荣贵,2003:71)诚然,美学视阈下的翻译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并可视为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万千道路中的“捷径”。居里夫人曾说过,科学试验本身就是一种美。我们相信,翻译教学,乃至翻译实践,同样美不胜收。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翻译教学的历史,分析翻译教学的特点以及其与翻译研究的紧密联系,剖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共性,结合当前中国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拟基于语言迁移和翻译美学理论,探讨翻译教学中应激励学生积极强化正迁移,弱化负迁移,同时逐步融入美育,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让美学意识指导翻译实践:译者如何运用美学思维与作者传情,实现原文美的再现。“这也许不失为一条富有创意、易收成效之途径。”(毛荣贵,20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