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参与,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污染排放量的增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环境污染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日益尖锐。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污染风险的增加,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减排效果,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产业结构优化为更好的实现排污目标供应了适当的时机。就现阶段而言,产业结构变动对推进污染物排放量减少所起到的作用成了国内外学者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应而相关研究众多。而我国政府当局也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制定了2015年需达到的污染减排目标及相关指标,并表示在保证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促进污染减排的实现。由此,本文将研究的核心定位于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起到限制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应该如何调整以更好地实现污染减排。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污染减排的新形势下,探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影响的发展趋势,对于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遏制环境问题普遍化的积极作用。因此,“十三五”期间,应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着力通过结构调整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由此,本文将研究的核心定位于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起到限制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应该如何调整以更好地实现污染减排。通过依据收集到的面板数据来实证产业结构变动与污染减排之间存在的联系。论文首先就产业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影响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系统地揭示了产业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的影响机理,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污染减排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然后依据省域数据,来实证产业结构优化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并且利用区域数据系统性的实证了产业结构变动的减排效应。结果发现,产业结构自我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遏制污染物排放量的上升具有积极作用,说明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的幅度小于存在产业结构优化情况下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的总量,产业结构变动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应地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