潕阳河流域福建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摘要】:潕阳河,又名无阳河、武溪、舞水,它发源于苗岭腹地瓮安,最终经过黔阳黔城镇注入沅水,它不仅是沅水的主要支流,也是中原腹地与西南边陲社会经济交流的通道。明清时期,随着潕阳河流域水陆交通的畅通,商贸往来逐渐增多,大量移民涌入该流域。为了表达思乡之情,方便同籍商人联络感情,各地移民纷纷建立了同籍会馆。在这些移民中,闽籍移民的迁入人口相对较多,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因此他们建造的福建会馆地理位置优越,建筑装饰精美,很多都成为当时的地标性建筑。本文通过实地测量和资料收集,对潕阳河福建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潕阳河流域现存的三座福建会馆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调研。论文分析了会馆建筑的背景和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自然资源、水运航道、商品经济和移民因素对潕阳河流域福建会馆产生的影响,并从装饰艺术构件、装饰艺术题材、装饰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对潕阳河流域现存福建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得出异同性,总结其建筑装饰所具有的多层次、多样性和多元风格融合的特征,揭示其建筑装饰背后所蕴含的道德观、妈祖女性文化特征和多元宗教价值观并存的文化内涵。潕阳河流域福建会馆在建筑装饰上呈现闽南文化与当地文化多元融合,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闽南建筑装饰主要代表海洋文化,在装饰以龙凤、水纹、龙虾为主,颜色多为青绿色。当地文化主要代表苗侗文化和徽派文化,在建筑上多采用马头墙、吊脚楼形式,颜色多为灰色。潕阳河流域福建会馆建筑装饰在这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根据闽籍人的实际需求,取长补短,形成一套特有的建筑装饰风格。通过这次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对潕阳河流域福建会馆建筑装饰领域进行一次深刻的理解与内容补充,也为以后会馆建筑方面的研究提供详细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