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
【摘要】:疫霉菌是一类毁灭性的、世界性分布的植物病原菌,被视为危害最大、防治最困难的农作物和森林病害之一,对农作物、果树、林木、观赏植物、草本植物和灌木都有相当大的危害,可侵染这些植物的根、根颈、叶、花和果实,并引起根腐、根颈腐、果腐、溃疡、萎蔫和斑点等症状,传播速度快,可导致多种植物减产,甚至绝收,目前防治疫病最好的办法是筛选有效的药剂。
论文在测定了50%茶黄素、90%三七总皂甙、80%黄岑甙、80%绞胶蓝皂甙以及丁子香酚等5种植物提取物在稀释1250倍的情况下,对重要的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的基础上,筛选到丁子香酚是潜在的防治疫霉菌的植物源药剂。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3g/Kg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对辣椒疫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0.0851和23.8451μg/mL,从EC50值分析,3g/Kg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作用比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的效果要好。
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丁子香酚和甲霜·霜霉威是防治辣椒疫病较好的药剂,具有防效高和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特点,可以在生产上推广。用量为3g/Kg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000倍液、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施药时期掌握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施第1次药,以后间隔7d再施药1次,防治效果在70%以上。
|
|
|
|
1 |
李学文,姜园艺;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J];新农业;1990年05期 |
2 |
李开银;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1991年04期 |
3 |
龚标勋;辣椒疫病及其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1997年02期 |
4 |
花蕾;辣椒疫病的发生及防治[J];西北园艺;2000年01期 |
5 |
李良玉,闫厚礼,孙玉清;辣椒疫病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2年09期 |
6 |
卢世月;辣椒疫病药剂防治试验[J];青海农技推广;2002年03期 |
7 |
刘英明,茹仙古丽,刘毅丰,葛新兰;辣椒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2年S1期 |
8 |
王成育;;大田地膜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青海农技推广;2009年03期 |
9 |
郑伟兰;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新农业;1989年03期 |
10 |
刘琼光;黄民文;;辣椒疫病发生及防治[J];江西植保;1990年02期 |
11 |
房德纯,王振东,李学文,姜元毅,孙润峰;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
12 |
杨世兰;辣椒疫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0年06期 |
13 |
陈烨,李秀清;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辣椒疫病效果显著[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年01期 |
14 |
吴应涛;辣椒疫病防治的无公害技术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年01期 |
15 |
蒋成民;;辣椒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2006年07期 |
16 |
李新花;;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果菜;2008年05期 |
17 |
雷国明;江西省辣椒疫病发生和防治考察初报[J];四川农业科技;1994年06期 |
18 |
张超冲,陈盛强;广西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蔬菜;1995年06期 |
19 |
方文慧,葛长鹏,常彩涛;辣椒疫病接种鉴定方法的筛选[J];天津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
20 |
吕和平,郭满库,陈雨天,温沛宏,杜蕙;农业措施对辣椒疫病的生态控制效应[J];甘肃农业科技;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