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育机制研究
【摘要】: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的支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并不完善,许多贫困农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到1997年国有商业银行几乎从农村地区全面撤出,使农村信用社成了农村金融的主体。但作为正规金融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革中离合作金融越来越远。于是,通过互助和合作,以利他进而实现利己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运而生,弥补了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其试点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而如何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育机制,创造有利于资金互助社发育的环境条件,促进互助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从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发育机制构建的相关理论入手,阐述了产业组织理论、普惠金融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合作博弈理论及委托代理理论。随后系统总结了我国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特征、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发现自试点以来,资金互助社数量日趋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仍存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社会认同度低、资金缺乏等问题,资金互助社在发育过程中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其次介绍了目前我国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育方式,基于对资金互助社相关主体(农民、政府、监管机构、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行为动机分析,找出了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发育的动因,并分析了互助社发育的环境条件。接着总结了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育经验,从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组织运行机制及政策扶持机制四个方面来构建我国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育机制。最后,在坚持“政府支持、精英领导、农民参与”的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优化发育环境,促进我国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快速健康发育的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35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35
【参考文献】 | ||
|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