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系)与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tiorum)相互作用机理及遗传研究
【摘要】:
油菜菌核病(S.sclerotiorum)是世界范围的病害,它严重影响了我国乃至世界的油菜生产,因此,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在抗病组合筛选,抗病机理,抗性遗传等方面作了一些研究,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其结果如下:
为防止油菜苗期产生高脚苗,通过多效唑和缩节胺两种药剂三种剂量试验,认为在油菜一叶期喷施缩节胺0.1g/kg既不影响油菜出叶速度又不影响叶面积,培育成理想的健壮的油菜幼苗。
苗期采用菌丝体接种法鉴定了100多个油菜杂交组合对菌核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组合11个,占8.27%;中抗组合10个,占7.52%;低抗组合44个,占33.08%;低感组合42个,占31.58%;中感组合17个,占12.78%;高感组合9个,占6.77%。其中高抗亲本有中R-888和M004,高感亲本有98C40,高抗组合有:甘油5号/M004,M004/甘油5号、中R—888/98C40,甘油5号/M004//M004,98C40/M004//M004,085/98C40//085。高感组合有:甘油5号/M004//甘油5号,甘油5号/083//甘油5号,甘油5号/中R—783//甘油5号,98C40/083//98C40,98C40/中R-783//98C40,083/甘油5号//甘油5号,083/98C40//98C40,中R—783/甘油5号//甘油5号。遗传分析表明,组合正反交无显著差异,F_1均值介于双亲之间,并偏向抗性亲本,抗病感病表现为部分显性,部分组合显示出抗病杂种优势。
对七个抗病品种(系)M004,湘油15号,中R-888,中R-783、083、084、085,四个感病品种(系)98C40、SW038、甘油5号、H52-1生化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前,POD、PAL二种酶活性与油菜品种抗病性相关性不显著,而PPO、SOD酶活性抗性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抗病品种中的POD、PPO、PAL、SOD活性一般产生两个峰值,而感病品种一般只产生一个峰值。POD、SOD同工酶带谱分析表明:SOD同工每带谱显示抗病品种明显比中感病品种多8条带,比高感品种多9条带,且带的颜色
博士学位论文 油菜品种(系)与菌核菌相互作用机理及遗传研究2002年4月
一般比感病品种深。POD同工酶显示抗病品种接种后a带加宽且颜色加深,
而感病品种接种后a 带反而颜色变浅带变窄。说明抗、感品种在接种前其
SOD活性存在差异,接种后,抗病品种POD酶活性明显增强,而感病品种
POD酶活性明显减弱,其酶活性变化与品种抗病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