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腹茧蜂亚科(膜翅目:茧蜂科)分类研究
【摘要】: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trin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是寄生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单系群(monophyletic group),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从1862年至今的一个半世纪里,小腹茧蜂亚科在茧蜂科45个亚科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昆虫学界和生物防治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它主要有三大特点:(1)种类多,分布广,遍布于全世界。目前共分为5族56属,在茧蜂科已描述定名并发表的15000种中,小腹茧蜂亚科已知种占1/10;按估计,该亚科估计种类数约占茧蜂科估计种类数的1/8~1/4。(2)寄主全部是农林害虫第一大目——鳞翅目昆虫。所有种类的共同寄生特点是:幼虫寄生蜂(larval parasitoids)、内寄生(endoparasitism)和容性寄生(续育寄生,koinobiont)。绝大多数种类,特别是单寄生(solitary)种类,使寄主死于低龄或暴食期前,而且不少种类的寄主范围较窄,加上与多分DNA病毒的协同作用,在生物防治中有很高的价值。(3)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如多分DNA病毒PDV被发现后,迅速成为近20年来世界昆虫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而大部分PDV都是在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体内发现的,使其成为昆虫生理生化、尤其是寄生物一寄主间寄生关系、细胞生理学,乃至病毒与真核生物有益共生的重要研究材料。
我国地域包含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动物区系,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资源极其丰富。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在总结了近20多年来的国内外有关该亚科分类研究新成果新进展和导师游兰韶教授20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我国小腹茧蜂亚科分类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在国内首次详尽的论述小腹茧蜂亚科分类沿革和中国小腹茧蜂亚科分类发展史,包括概括出该亚科上述三大特点;
2.本文按Mason分类系统所列种类是至今为止我国小腹茧蜂亚科最完整的的已知名录,共计5族21属178种(不包括本文中描述的新属和新种);其中,己知属从15个(游兰韶等,2002)增至21个,编制出我国小腹茧蜂亚科分属检索表;在总论部分列举了寄生我国农林主要害虫及生物学特性较清楚的种类;
3.描述新属1个、新种8种(分属4个属)及修订1个待发表的种,它们是:
黔湿小腹茧蜂,新种Hygroplitis nigrita Luo, sp. nov.
长角拱茧蜂,新种Fornicia longiantenna Luo, sp. nov.
短脉拱茧蜂,新种Fornicia brachymetacarpa Luo, sp. nov.
瘦痣拱茧蜂,新种Fornicia macistigma Luo, sp. nov.
贵州陡胸茧蜂,新种Snellenius guizhouonsis Luo, sp. nov.
茶翅陡胸茧蜂,新种Snellenius fulvipennis Luo, sp. nov.
宽颊陡胸茧蜂,新种Snellenius Iatigenus Luo, sp. nov.
赵氏沟腹茧蜂 Diolcogaster chaoi(Luo et You,MS)
异名:赵氏帽甲茧蜂Caracallatus chaoi Luo et You(MS)
赵氏茧蜂属,新属Chaoa Luo, gen. nov.
黄足赵氏茧蜂,新种Chaoa flavipes Luo, sp. nov.
4.首次用数值分类方法,即用阶元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描述参试分类单元间的差异和亲缘关系的远近,并与国内外已知的支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形态性状定性和不同部位比例定量进行聚类分
析的结果总体上与国内外支序系统分析结果一致:(1)小腹茧蜂亚科主要分为两
大分支;绒茧蜂族Apantel ini+小腹茧蜂族Microgastrini和侧沟茧蜂族
Mieroplitins+盘绒茧蜂族eotesiini+拱茧蜂族Forniciini,拱茧蜂族
Forni c 1 ini位于两大分支之间,较为靠近盘绒茧蜂族,从而肯定了Mason(1981)
分类系统族级分类单元的合理性;(2)属与属之间关系的远近有明显的变动,特
别是盘绒茧蜂族(sensu Mason)内属之间的距离最不稳定,说明该族很可能是一
并系群(paraPhyletic group);本文的聚类分析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属内
种之间距离的远近和属内的多元性。通过与支序分析比较,说明数值分类在昆虫
分类上亦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1 |
肖治术,游兰韶;中国小腹茧蜂亚科一新属记述(膜翅目:茧蜂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2年03期 |
2 |
游兰韶,周至宏;暗翅拱茧蜂雌性的记述(膜翅目:茧蜂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9年01期 |
3 |
游兰韶,周至宏;小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6年02期 |
4 |
许维岸,何俊华;中国侧沟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2年01期 |
5 |
许维岸,何俊华;中国小腹茧蜂属二新种记述 (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3年03期 |
6 |
许维岸,何俊华,陈学新;山东小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1998年03期 |
7 |
许维岸,何俊华;小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8 |
许维岸,何俊华;侧沟茧蜂属一新种(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0年02期 |
9 |
许维岸,何俊华;中国小腹茧峰属(膜翅目:茧蜂科 :小腹茧蜂亚科)二新种记述(英文)[J];Entomologia Sinica;2000年03期 |
10 |
罗庆怀,游兰韶,肖治术;中国小腹茧蜂亚科(膜翅目,茧蜂科)一新属新种记述[J];动物分类学报;2004年02期 |
11 |
许维岸,何俊华;侧沟茧蜂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膜翅目 :茧蜂科 :小腹茧蜂亚科 )[J];昆虫学报;2000年02期 |
12 |
许维岸,何俊华,李淑君;小腹茧蜂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3 |
许维岸,何俊华;侧沟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昆虫学报;2002年S1期 |
14 |
陈家骅,季清娥,宋东宝;中国侧沟茧蜂属一新种(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华东昆虫学报;2004年02期 |
15 |
许维岸,何俊华;侧沟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9年01期 |
16 |
许维岸,何俊华;侧沟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昆虫分类学报;2000年03期 |
17 |
宋东宝,陈家骅;中国稻茧蜂属Exoryza研究及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年04期 |
18 |
许维岸,何俊华;云南小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 (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华东昆虫学报;1999年02期 |
19 |
游兰韶,熊漱琳,周志宏;云南省绒茧蜂一新种(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7年04期 |
20 |
何俊华,楼晓明,马云;中国直赛茧蜂属记述(膜翅目:茧蜂科:长体茧蜂亚科)[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