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中硒的生理生化及其含硒蛋白的初步分离
【摘要】:硒是重要的生命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地球上分布广泛而又极不均匀,全世界有2/3的地区缺硒,我国缺硒地区也在2/3之上,其中1/3为世界公认的严重缺硒区。已知与硒营养缺乏有关的疾病达40余种,缺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畜硒营养水平取决于摄入食物的含硒量,植物是自然界硒循环生态链和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关键环节,又是人畜摄入硒最重要的直接硒源。
本文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培,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了硒的应用。试验以恩施本地大豆品种中豆32为样本,采用土培,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为硒含量的检测手段,研究了大豆对硒的吸收、积累、分布的动态;对环境硒的耐受能力;不同供硒水平对大豆生长发育、干物质和硒累积量及动态;产量、含硒量的影响。通过对根系氧化还原能力的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还原性谷胱甘肽、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研究了硒的生理功能及机体内部生理生化功能和抗逆作用。运用分级盐析沉淀结合电泳、柱层析方法进行了从大豆中提取分离含硒蛋白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大豆对坏境中的硒有一定的生物富集作用,能主动吸收环境即使是高硒环境中的硒。富集作用随着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而增强;根系吸收的硒经同化被运送到各个器官积累,各器官的含硒量亦随该器官的成熟而提高,收获时各器官的含硒量依次为:根>种子>叶>茎;植株从环境中吸收的无机硒大部分被转化为有机态,有总硒的3/5存在于蛋白质中。硒对植物的生物效应符合微量元素生物效应剂量规律,在适宜的浓度硒范围内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根系氧化还原能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酶类的活性增强,同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下降,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发育,维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延缓衰老,增强抗逆性。高浓度的硒使上述诸项指标反向变化,对大豆生长产生毒害作用。经过对分离措施的筛选,建立起分级盐析沉淀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子筛柱层析从大豆蛋白质中分离含硒蛋白组分的初步分离分组方法,为进一步纯化含硒蛋白提供了依据
和基础。
根据本研究结果,结合他人在植物硒研究方面己经做过的工作,作者认为:硒是植
物必需微量营养元素;建议把硒作为农牧业生产中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在
广大的缺硒和低硒地区推广,以此来改善农牧业生产的硒生态环境,提高人畜硒营养水
平。同时充分利用高硒地区丰富的生物硒资源,开发含硒量准确的硒治疗剂和各类补硒
保健产品,为治疗和预防缺硒相关疾病,提供硒含量科学合理、高利用度无毒副作用的
硒生物制品,也使高硒地区的宝贵资源得以开发增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
|
|
1 |
董卫华,吴珍龄;重庆市大豆主要推广品种生理生化特性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2 |
董志新,莫庸,陈新红,黄文华,阎洁;多效唑对大豆化学调控诱导效应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3 |
高建忠,黄克和;动物硒蛋白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4年07期 |
4 |
魏战勇;黄克和;高晓平;;硒与病毒感染[J];畜牧与兽医;2006年08期 |
5 |
;工农12—4型苗间锄草机[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75年03期 |
6 |
许明宇;;泰安区大豆拟尺蠖发生和防治的情况[J];中国农业科学;1952年07期 |
7 |
H.E.考夫曼;国际大豆研究展望[J];大豆科学;1985年01期 |
8 |
岑士良;贵州气候与大豆生产初探[J];贵州农业科学;1985年03期 |
9 |
魏谨孝;;整株大豆喂猪比大豆粒经济[J];饲料广角;1985年03期 |
10 |
郑华;关于漳州市发展大豆生产的问题[J];福建农业科技;1987年05期 |
11 |
苗以农,姜艳秋,朱长甫,黄剑,赵福林,徐豹;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研究第9报 大豆不同节位叶片全氮含量的变异性[J];大豆科学;1988年02期 |
12 |
付艳华,梁振富;高蛋白大豆新品系九交8236[J];中国种业;1993年02期 |
13 |
苗以农;大豆产量低的生理原因[J];作物杂志;1994年02期 |
14 |
马树庆;我省发展大豆生产的农业气候条件及主产区划分[J];吉林农业科学;1994年04期 |
15 |
任柏栋,许百成,任巧茹,唐淑梅;大豆繁种“十统一”[J];种子科技;1994年05期 |
16 |
张;百万亩大豆高产栽培综合技术措施的运用[J];大豆通报;1995年03期 |
17 |
王漱月;新型大豆脱粒机[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5年07期 |
18 |
刘天稳;减少大豆花荚脱落的措施[J];云南农业;1996年04期 |
19 |
王明祖,付艳平,肖炎农,王昌家,宋超英;36-1菌剂防治大豆根腐病效果[J];湖北植保;1997年04期 |
20 |
孙兴勤;“烟套豆”的科学[J];云南农业;199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