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生产安全及种子纯度鉴定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以8个杂交中稻组合和相应的恢复系以及10个杂交晚稻组合为材料,对中稻抗异常气温和晚稻抗异常低温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以以上杂交组合及其亲本种子为材料,进行了SSR指纹图谱标记和种植鉴定技术鉴定种子真实性和纯度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不同生态点杂交中稻组合的结实率表现不同。8个中稻组合在长沙的的结实率最高,7个组合在常德的结实率最低,1个组合陆两优106在怀化的结实率最低。在怀化点试验期间,第8播期的各组合始穗时遇到了8月18日至20日的异常低温而影响了相关各播期的平均结实率。试验表明,中稻组合在常德的结实较低,主要原因是一天中高温持续时间较长,且昼夜温差小。而长沙、怀化一天中高温持续时间较短,昼夜温差较大。
(2) 不同杂交中稻绍合间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两优培九在三个生态点的平均结实率均最低,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合的结实率,金优725结实率表现也较低,而陆两优106表现较好。说明两优培九、金优725的生产安全性较差,这与大面积生产实际相吻合。
(3) 杂交中稻同一组合不同播期的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试验表明,8个组合的最适播期,在三个生态点均以4月30日左右播种为宜,5月15日后播种的结实率普遍下降。同时发现,各中稻组合在5月15日后播种(湖南地区正常一季晚稻播种期为5月20日左右),虽然抽穗时气温条件也适宜开花授粉,但整体而言结实率还是普遍下降。因此本试验表明,杂交中稻组合在其正常的播种时期播种,如果没有遇到特殊异常的高温危害,其结实率整体要高于作一季晚稻栽培时的结实率。这可能与杂交中稻组合在长期选育和区试鉴定过程中已形成的耐正常高温特性有关。
(4) 气温对杂交中稻组合结实率直接产生影响。本试验中,只在常德、长沙试验点7月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了31℃左右的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整体而言,在较适宜的气温范围内,抽穗扬花期间日平均气温的高低对结实率的影响大多呈正相关但不是很明显,只有汕优63在三个生态点,两优培九在常德点,丝优63、汕优桂99、Ⅱ优838在怀化点的结实率与气温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同时发现,在常德试验点2004年5月15日后播种的各播期中,在抽穗扬花时分别遇
|
|
|
|
1 |
孙祥胜;王起;;基于对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
2 |
李稳香;周后龙;;播种期对杂交稻种子纯度海南种植鉴定结果的影响[J];杂交水稻;2006年01期 |
3 |
李卓杰,傅家瑞;光敏核不育杂交水稻Ks—9/直龙的种子纯度鉴定[J];种子;1991年03期 |
4 |
严敏;赵婷;彭元成;姜德锋;;种子蛋白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准确性初探[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1期 |
5 |
胡群宝,夏清华,陈森,蔡惠娇,何德银;利用IEF技术鉴定两系杂交稻组合培杂茂三的种子纯度[J];杂交水稻;2005年04期 |
6 |
李稳香;詹庆才;;杂交水稻种子纯度SSR指纹图谱标记鉴定技术研究[J];中国种业;2006年03期 |
7 |
夏天翔;;杂交玉米种子纯度鉴定技术[J];种子世界;2001年03期 |
8 |
赵开斌,余华强,房振兵,田永宏,曹国长,余金洪,曾汉来;杂交水稻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表现特征与应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
9 |
曾卓华;;“两杂”种子纯度及真实性鉴定技术研究进展[J];种子;2008年03期 |
10 |
庄淑芳;同工酶电泳技术在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探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4年04期 |
11 |
;江西发现水稻显性雄性不育株[J];作物杂志;1985年02期 |
12 |
严敏;赵延明;赵婷;王晓峰;;基于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的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
13 |
詹庆才;利用微卫星DNA标记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的研究[J];杂交水稻;2002年05期 |
14 |
张凤,陈伟;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方法概述[J];种子;2004年09期 |
15 |
王瑛;张新建;;西瓜种子纯度种植鉴定技术[J];种子世界;2002年04期 |
16 |
王万祥;;神州米頌[J];种子世界;1990年01期 |
17 |
卢忠胜,陈宇恒,莫桂财;杂交水稻种子制种基地全样测纯法及其效果[J];杂交水稻;2003年03期 |
18 |
孙舜祥;;湖南超级稻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J];作物研究;2006年01期 |
19 |
马双武;;苗期标记性状在我国作物育种及种子纯度鉴定上的研究应用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年02期 |
20 |
王勇;;杂交稻泡温泉 农民播“放心种”[J];农家之友;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