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它是社会转型期间的产物,也是“三农问题”的并发症,集中体现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一社会转型时期的多种矛盾和冲突的、综合性的农村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反映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养,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下的重要课题。实践中各级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以辅之,但工作仅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立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教育,对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和对策的分析与探讨。研究发现,亲子之间的长期分离对部分孩子,尤其是处在学习期间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对外出打工的问题并未引起重视,几乎没有任何举措。我国社会长期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户籍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户籍教育学籍”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的体制性原因,而农村家长教育素质的底下和农村教育的无效性等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继而针对原因,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体制的改革是长远的和根本的措施,同时应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改善教师的处境,增强亲子教育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问题,加强社会的服务功能。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质量是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把长远的体制改革和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两者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