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淀粉提取及抗性淀粉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摘要】: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大米是中国乃至亚洲最主要的粮食品种之一。其产量占全部粮食产量的40%左右,中国有8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2001至2002年度中国大米产量为1.81亿吨。但我国的储粮损耗率高达9%,比发达国家高出约8%,每年因储存不当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230万吨,给国家财政和粮库带来严重的负担和压力。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建立粮食转化能力,迅速提高粮食的利用价值和附加值,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开发以稻米为基础原料的高附加值新产品成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淀粉和蛋白质是大米的主要成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大米中大米淀粉的深加工,通过制备高纯度大米淀粉和具有高附加值的大米抗性淀粉,以此提高大米的附加值,为改变我国大米深加工的落后局面提供可以选鉴的途径。
实验以早籼稻大米为原料,在前人已有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碱酶复合法提取高纯度的大米淀粉(蛋白质含量0.5%)。并通过酸酶复合法对提取的大米淀粉进行变性处理,得到不可被人体所消化吸收的大米抗性淀粉。并对制备的大米抗性淀粉在流变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下进行各种理化分析。大米抗性淀粉所具有的特性是由于起自身高度的脱支化和基团异化造成的。最后将大米抗性淀粉添加入蛋糕中,并进行质构分析,发现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最高的添加量为5%。
|
|
|
|
1 |
刘亚伟,张杰;抗性淀粉制备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3年01期 |
2 |
杨光,丁霄霖;抗性淀粉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2年03期 |
3 |
程永刚,李晓玺,姚汝华;抗性淀粉制备及其功能[J];粮食与油脂;2002年11期 |
4 |
蹇华丽,高群玉,梁世中;抗性淀粉结晶性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年07期 |
5 |
朱旻鹏,李新华,刘爱华;压热-酶解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年06期 |
6 |
刘亚伟,张杰;小麦和甘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工艺研究[J];西部粮油科技;2003年04期 |
7 |
孙王平,李慧娟;水热处理后荞麦抗性淀粉的特殊效用[J];粮油食品科技;1998年06期 |
8 |
邱芳萍,赵伟,陶朝阳;抗性淀粉-特种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1期 |
9 |
衣杰荣,姚惠源;淀粉分子结构对形成抗性淀粉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年06期 |
10 |
赵凯,张守文,杨春华,方桂珍;抗性淀粉对面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研究[J];食品科学;2005年04期 |
11 |
蹇华丽,高群玉,梁世中;抗性淀粉糊化规律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3年05期 |
12 |
;抗性淀粉Hi-maize——可以作为膳食纤维的淀粉[J];中国食品工业;2003年12期 |
13 |
赵国华,阚建全,李洪军,陈宗道;食物中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1999年04期 |
14 |
余焕玲,阚建全,陈宗道;影响抗性淀粉形成因素[J];粮食与油脂;2001年04期 |
15 |
杨光,丁霄霖;内源脂类对抗性淀粉RSⅢ形成的影响[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16 |
赵凯,张守文,方桂珍;抗性淀粉的特性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7 |
程永刚,李晓玺,姚汝华;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其功能[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年01期 |
18 |
张建华;肖永霞;邵秀芝;;抗性淀粉新技术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9年02期 |
19 |
付蕾;田纪春;汪浩;;抗性淀粉理化特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9年05期 |
20 |
黄海;;抗性淀粉的化学研究[J];华章;2009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