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浙江山核桃油脂品质与香气的研究

焦曌  
【摘要】:山核桃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木本坚果资源,我国分布有5种,分别是越南山核桃(Carya tonkinensis H.Lec.)、贵州山核桃(C. kweichowensis Kuang et A.M. Lu)、湖南山核桃(C. hunanensis Cheng et R. H. Chang)、大别山山核桃(C.dabieshanensis M. C. Lin et Z. J. Li)、浙江山核桃(C. cathayensis Sargent);引进栽培1种,为美国山核桃(C. illinoensis K. Koch.)。在我国分布的5种山核桃均可食用和榨油。浙江山核桃和美国山核桃品质尤其好,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对美国山核桃研究较为全面。国内对于浙江山核桃,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但对其各个方面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膨胀、耕地减少、食物紧缺,全球食用油供不应求。对有着“树上油料库”之称的山核桃研究和利用,迫在眉睫。 本研究以浙江山核桃为原材料,采用水代法和热榨法制油,且优化了水代法制油工艺条件。检测了浙江山核桃经济性状和两种方法制取的油脂的常规指标。用SPME-GC与SPME-GC-MS对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油样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来研究影响山核桃油浓郁香气的主要成分。另外利用GC对山核桃油脂脂肪酸进行了初步研究;还分别对比了两种油样的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和脂肪酸,初步探讨了制油工艺与优质品质的内在联系。 本论文实验具体内容及基本结论如下: 1.以焙烤温度150℃,焙烤时间20 min,料液比1:1,为基本条件,在其他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焙烤温度,焙烤时间,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山核桃油水代法提取工艺条件:焙烤温度150℃,焙烤时间25 min,水料比1:1.2。在此条件下,浙江山核桃油出油率可达到80%。 2.对浙江山核桃的千粒重、出仁率、含油率、含水量等经济性状进行实验,对比了水代法和热榨法提取的山核桃油脂的理化指标,并且对比常用植物油理化指标国家标准,发现这两种方法制的油脂均在优质油脂范围之内。和常见的坚果油理化指标相比发现,浙江山核桃油也是一种优质食用坚果油。 3.用己酸乙酯为内标物,应用SPME与GC连用对山核桃油中香气成分进行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初步确定山核桃油香气中含有乙酸乙酯、苯甲醛、1-庚醇、辛醛、正壬醇、乙酸丁酯、1-己醇、丁醇、辛醇、正壬醛。另外对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10种标准品标准曲线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在0.981~0.999间。各标准品的检测限在0.14 ng/g~225 ng/g间,本方法加标回收率为85.5%~103.0%,平均值为97.09%。在重复性实验中,10种标准品在经7次连续测定的RSD范围在1.04%~4.72%,10种标准品的RSD5.00%,可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通过用GC与GC-MS对两批油样的分析,发现用GC与GC-MS分析出的成分差异较大,只有壬醛是共同物质。造成差异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热榨山核桃不是同一批次,果实成熟度,品质,加工条件存在差异;其次是在GC检测中所用的热榨山核桃油经过低温放置过一小段时间,油脂成分和挥发物存在发生较大变化的可能。因此初步得出浙江山核桃油脂挥发性芳香物质为壬醛、己醛、庚醛、E-2-庚烯醛、(E,E)-2,4-癸二烯醛、R-2-十一烯醛、2-庚醇、1-辛醇、β-蒎烯、1-乙基-5-甲基环戊烯和4-甲基-2-己酮、正辛醇、辛醛、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 4.采用GC检测水代法和热榨法制山核桃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两种方法制取山核桃油中分别检测出10种和12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C18:1)、亚油酸(C18:2)及亚麻酸(C18:3)。饱和脂肪酸分别为7.46%和7.54%,主要为棕榈酸(C16:0)。二十碳以上难以消化脂肪酸含量非常少。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考虑,水代法浙江山核桃油更优于热榨山核桃油,但是两种方法制出的核桃油都属于非常健康的食用油脂。 本研究表明浙江山核桃是一种品质较好的食用性坚果。水代法也较适用于山核桃制油,此方法不仅安全、低碳、环保,并且很好的保留着山核桃油的坚果香气和丰富的营养价值。HS-SPME结合GC/MS联用技术能很好地分析山核桃香气成分。山核桃油的特征香气是由多种主要挥发物质组成,制油工艺与挥发物、油脂品质油脂脂肪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中虎,马玉雯,李世明;山核桃壳炭化工艺与评价[J];吉林林业科技;1988年06期
2 芮滢;黄永平;;金果飘香在五洲——宁国山核桃产业跨越式发展纪实[J];安徽林业;2008年05期
3 丁之恩,周学辉,石苏华,高慧;微波-催化剂法制取山核桃壳活性炭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年04期
4 张长明;对山核桃壳污染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林业;2004年06期
5 王景晴;;核桃壳的综合利用[J];农产品加工;2008年01期
6 孙忠玺;;山核桃壳干馏工艺[J];吉林林业科技;1991年06期
7 冯晓光;于艳萍;;山核桃壳焦油提取抗聚剂小试成功[J];吉林林业科技;1989年01期
8 李助乐;陈红红;徐迎碧;章健;丁之恩;;山核桃油对小鼠血清与脑组织的抗氧化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9 丁正耀;朱德泉;钱良存;洪翎;张念生;;山核桃坚果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受力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年06期
10 董嘉梁;;利用山核桃壳等废弃生物资源培养金针菇[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11 ;科技快递[J];百科知识;1997年11期
12 赵志刚;;山核桃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13 余筱洁;周存山;张有做;林琳;王允祥;刘斌;;山核桃壳酸解制备木糖工艺与动力学[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06期
14 周明亮;王鸿飞;赵丹;;山核桃油的提取工艺及其特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3期
15 田荆祥,吴美春,仲山民;山核桃成熟过程中油脂变化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16 郭璟;王燕;干甜芳;王洁;应叶青;;观赏竹容器育苗基质开发初步研究[J];北方园艺;2009年12期
17 贾铭勋,刘兴;杏核活性炭用于电站源水净化的试验[J];吉林林业科技;1993年01期
18 刘志群;胶合板用胶的填料对刀具磨损的影响[J];木材加工机械;1990年02期
19 ;勤奋耕耘在木材热解战线上的研究员──记吉林省林科院贾铭勋[J];吉林林业科技;1996年01期
20 陶菲;郜海燕;陈杭君;毛金林;周拥军;葛林梅;;不同包装对山核桃脂肪氧化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威;曹家庆;李巍;赵余庆;;山核桃壳的化学成分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郭彬;林义成;傅庆林;丁能飞;刘琛;;不同基质物化特性及对红叶石楠生长的影响[A];2011新型肥料研发与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彬;林义成;傅庆林;丁能飞;刘琛;;不同基质物化特性及对红叶石楠生长的影响[A];2012新型肥料创制关键技术与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志平;浙江山核桃抗氧化与蛋白质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陈世权;山核桃人工林养分诊断及生态经营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山核桃的果实特性及制油工艺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2 焦曌;浙江山核桃油脂品质与香气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圆圆;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山核桃植物营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黄柳舒;山核桃果皮活性成分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姜洋;山核桃技术推广与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6 肖仁显;山核桃油的提取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洪翎;手剥山核桃破壳机械及烘制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姚维娜;影响安徽山核桃产量的因子及嫁接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永钰;山核桃蒲壳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及细胞毒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苗;缺钾对山核桃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伟;长白山野生山核桃油走进京城[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2 黄伟伟;野生山核桃油 全面进军京城[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贾新;中国山核桃笑对美国碧根果[N];国际商报;2011年
4 苏晓春 钟根秀;林业废料中淘出“金银山”[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5 刁玉峰 李正玉;桓仁:“金创强企”显活力[N];本溪日报;2010年
6 记者 潘宁;桓仁山核桃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N];本溪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梁庆华 余春槐;浙江省山核桃产业稳步发展[N];中国食品报;2011年
8 万成龙 本报记者 王云;野生核桃树变为宝[N];四川日报;2009年
9 记者 马艳玲;怎样消除牙过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10 临安记者站 管光前 通讯员 朱永军 戎国彭;临安山核桃产业三位一体合力转型[N];杭州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