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郊野公园是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产物,是城市居民向往自然追求和谐的表现。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和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城市周边旅游市场已越来越兴旺,而郊野公园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载体。郊野公园是当前国内旅游和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本论文实现了郊野公园管理宏观研究和生态管理微观研究的结合。
本论文从郊野公园的概念出发,提出要为郊野公园进行统一规范的定义。为防止郊野公园概念“泛化”与“滥化”,应借鉴《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和《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规程》,尽快出台《郊野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论文指出了郊野公园与其它类型公园的主要区别,归纳出郊野公园具有公益性、原生态性、较强的可进入性等三大特征和环境调节、休闲游憩、康体健身、社会教育、防灾避险、社会教育和城市规划控制等功能。论文从城郊旅游研究、森林旅游及森林公园研究、休闲学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游憩空间类型研究、生态环境管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郊野公园管理和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对近些年国内郊野公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类分析。论文关注国内外郊野公园建设的动态,特别是以香港地区为例,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详细总结了香港郊野公园管理的九条成功经验——法制健全,规章完善、重视历史,原样保留、完善的路径体系、设施周全,方便使用、保护生态,人工建筑少、安全防护措施齐备、政府大力支持,公众及NGO组织积极参与、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郊野公园的服务与管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论文特别探讨了郊野公园的管理体制问题,六年前就提出要建立以城管或林业部门为主的专门管理机构。当前国内一些大城市正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推行“大部制”,深圳为适应城市化进程,实现林业与园林的统一管理,将原农林渔业局的林业管理职责划入城市管理局,郊野公园多头管理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也印证了该观点的正确性。
论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植物资源、动物资源、自然景观、空气质量、地面水质量、空气负离子浓度、植物精气含量和声学环境质量八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首次建立了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并以深圳市马峦山郊野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的生态资源评价指数分别达到74.9615和77.50361,结果表明马峦山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好。
郊野公园会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郊野公园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游客行为、毁林抢种、管理水平、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山火、外来生物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游客行为(包括容量超负荷、主动干扰和随意性活动)的影响效果最显著。
论文最后提出了郊野公园生态管理的对策,主要包括1)封山育林。2)水土保持——建立临时拦砂坝、沉砂系统、修建挡土墙和护坡措施。3)规划调节——将郊野公园划分为康乐区、荒野区和保护区,保护区根据情况又可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4)严格管制——强化郊野公园的入口管理、防火管理、加强对外来物种的防治、限制进入郊野公园车辆的数目、严禁在郊野公园范围内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取缔公园内的无证经营行为。5)游客教育——游客的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986.3;X826
|
|
|
|
1 |
邵志芳;周远松;陈德华;王勇进;;港深郊野公园建设之对比[A];中国公园协会2003年论文集[C];2003年 |
|
|
|
|
|
1 |
深圳商报记者 黄明钢;[N];深圳商报;2006年 |
2 |
记者 王慧琼;[N];深圳特区报;2006年 |
|
|
|
|
|
1 |
付璐;沈守云;;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
2 |
吴桂萍;孟伟庆;马春;张良;;城市生态公园及其评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
3 |
姚亦锋;加拿大国家天然公园的历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
4 |
谢哲根,刘安兴,许祖福,陈学堂,陈安统;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5 |
蔡君,苏雪痕;浅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林植物景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6 |
胡涌,张启翔;森林公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兼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7 |
成有信;中国现代化与中国古代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
8 |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
9 |
张培刚;刘宏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分析——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3期 |
10 |
杨海云;李珍照;常晓林;;基于熵权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在水电站建设方案优选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1期 |
|
|
|
|
|
1 |
本报通讯员 宁建新 本报记者 秦宵喊;[N];南京日报;2007年 |
2 |
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舒惠国;[N];农民日报;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