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柏地黄丸对UU感染不育患者精子膜功能及uPA的影响
【摘要】:目的:男性不育症影响着人类健康及家庭幸福,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感染和男性不育密切相关。目前,医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已经在用中医药治疗UU感染性不育症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前期研究表明,知柏地黄丸能有效抑制UU生长;能下调生精细胞凋亡;具有抗感染和免疫调节功能。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观察知柏地黄丸治疗UU感染性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精子膜功能完整性和uPA在用药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知柏地黄丸对UU感染不育患者精子膜功能和uPA的影响机制。
方法:将合并UU感染的精子活力低下症不育患者13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知柏地黄丸治疗组(A组)72例与西药对照组(B组)58例。另选择同期就诊的无UU感染精子活力低下症不育患者50例,作为UU感染组治疗前的比较对象。中西药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精液参数,精子膜功能完整性,顶体酶活性及uPA含量并作对比分析,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1.UU感染不育组精子活率、活力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低于非UU感染组(P0.05),而两组精子密度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A、B两组治疗后精子活率、活力及正常形态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精子密度升高比B组明显,但两组密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UU感染不育组精子总膨胀率及G型精子膨胀率均较非UU感染不育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总膨胀率及G型精子膨胀率均提高,治疗组总膨胀率及G型精子膨胀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UU感染不育组顶体酶活性及精子膜uPA含量均较非UU感染不育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精子顶体酶活性及uPA含量均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知柏地黄丸治疗组UU转阴率为87.5%,西药组UU转阴率为93.1%,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知柏地黄丸组治愈率25.71%,总有效率为88.57%,西药组治愈率为13.79%,总有效率为67.25%,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UU感染会破坏精子膜完整性,导致精子膜uPA含量降低;知柏地黄丸可以通过抑制UU生长,促进精子膜功能恢复并使精子膜uPA含量上升,提高精子的受精能力,有效治疗UU感染性不育症。
|
|
|
|
1 |
吉维民;;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及药物敏感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
2 |
宋小青;刘继云;李继红;杨春玫;张爱兰;魏会平;;精子膜的完整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09期 |
3 |
常月锋;宋小青;孟昭影;魏会平;;152例男性不育患者细胞遗传学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11期 |
4 |
万卫斌;姚文亮;;解脲脲原体热休克蛋白HSP70与男性不育的相关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年06期 |
5 |
步星耀,杜秋波,王德辉;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4年05期 |
6 |
朱登祥;孟昭影;魏会平;刘继云;;男性不育与精子凋亡关系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01期 |
7 |
王光荣,周曾娣,葛争鸣,赵明俊;精子凋亡与男性不育关系初探[J];中华男科学;2002年01期 |
8 |
陈同强;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与男性不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9 |
王光荣,周曾娣,彭林;精子凋亡与男性不育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探(摘要)[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0 |
那万里;刘睿智;齐威;吴玉春;张红国;;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对精子形态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12期 |
11 |
刘润芳,王新彩,赵荣坡;弓形虫性男性不育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
12 |
金维新;孙少霞;蒋振英;陈雨振;王伊莉;张昱;;正确分析和判断男性不育病人的生育功能[J];河北中医;1988年04期 |
13 |
李运星;霍沛丹;陈园茶;;704对不育夫妇中男方染色体分析[J];中国男科学杂志;1993年04期 |
14 |
夏贵福;6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临床探析[J];吉林中医药;1994年01期 |
15 |
彭杰,柳息洪;男性不育精液电镜诊断[J];电子显微学报;2000年06期 |
16 |
车文骏,何小舟,经浩,解斯杰,许滔;男性不育病人血清抗精子抗体的检测与评估[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6期 |
17 |
孙清廉;男性不育不可单从“虚”治[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3年05期 |
18 |
王旭初,潘天明;男性不育患者260例生育意愿和心理状态调查[J];生殖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
19 |
苗庆斌,魏金星,赵明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男性不育112例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
20 |
蒋彦;潘丽珍;;男性不育染色体异常一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