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唐诗典故翻译
【摘要】: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历来是中外诗歌爱好者的研究重点,被译介成各种文字,尤以英文为盛。大量用典是唐诗的一大特点。典故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印记与民族特质,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译者只有领会其文化内涵并遵循一定的翻译技巧,才能把典故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达出来。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试图从社会符号学视角探讨唐诗典故的翻译。
社会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翻译的研究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很多专家学者对社会符号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进行过研究,表明了社会符号学对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方法以“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标准,“意义相符”是指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相符;“功能相似”是指语言的信息功能、表达功能和祈使功能的相似。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明确了语言、文化、社会和语境的不可分割性。唐诗中的典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典故作为一种语言符号,透过社会符号学视角,能够充分地传达其中的文化蕴含,更好地分析其社会和文化背景。
除引言和结语部分之外,论文分三个章节。在论文引言部分,作者介绍了国内外对唐诗典故翻译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并概述了论文的基本结构。第一章介绍了唐诗典故,包括典故的定义、来源和作用;第二章介绍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方法,重点分析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方法的标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和优势,引介了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提出的意义三分法——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第三章具体分析了译书《唐诗三百首新译》中唐诗典故翻译的策略,译者会有侧重地运用直译、借用、音译、意译、加注法、转换视角等策略,从而更完善地向读者传递典故蕴含的文化蕴意。论文结论部分扼要重述了论文的观点,分析论文的局限性,冀望更多关于典故翻译的研究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