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城区地价指数体系的构建
【摘要】:文章以土地价格相关理论、指数理论、抽样调查理论为指导,以2006年益阳市城区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级别及基准地价图以及实地调研的样点地价资料,2006年益阳市动态监测体系,2010年益阳市标准宗地体系为基础,遵循从理论研究进入实证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构建益阳市城区地价指数体系,分析地价指数变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预测益阳市城区综合地价指数在未来3年的变动趋势。旨在于为益阳市城区构建地价指数体系提供借鉴,为探讨地价指数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思路。
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二章阐述城市地价指数体系与地价指数测算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详细论述地价指数的内涵、地价指数体系的设置、地价指数测算的原则、地价指数测算的模式、地价指数测算的步骤;第四章为实证研究部分,是依据第二、三章所论述的理论和方法,构建益阳市城区地价指数体系,对地价指数变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用GM(2,1)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对益阳市城区综合地价指数进行预测。第五章是结论与展望,阐述论文的结论,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研究的结果表明益阳市城区地价的变动主要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供需情况有关。从GM(2,1)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对益阳市城区综合地价指数的预测结果来看,未来几年,益阳市城区地价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
|
|
|
1 |
陶玉厚;地价指数编制构想[J];财贸研究;1999年06期 |
2 |
李何超,汪四文;论城镇地价指数编制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4期 |
3 |
丰雷;我国城市地价指数编制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06期 |
4 |
陈美宝,郑坤明,葛雄灿;桐乡市地价指数编制及应用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03年05期 |
5 |
华楠;城市地价指数及其近似测算[J];基建优化;1995年01期 |
6 |
赵雷,华楠;城市地价指数及其近似测算[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7 |
涂迎九;南昌市城市地价指数编制研究[J];价格月刊;2004年06期 |
8 |
郑光辉,曹天邦;无锡市主城区地价指数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1期 |
9 |
杨宇;郑循刚;;基于ARMA模型对地价指数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7年09期 |
10 |
张显胜;建立我国地价指数体系技术设想[J];中国土地科学;1998年05期 |
11 |
叶剑平,高海韵,丰雷;城镇地价指数及其编制[J];中国土地科学;1998年02期 |
12 |
李何超,朱键,张石伟,何远志;城镇地价指数计算方法的思考[J];国土经济;1999年04期 |
13 |
唐焱,吴群,余庆年;南京城市地价指数编制[J];中国土地科学;2002年01期 |
14 |
田永中,邱道持,朱莉芬;地价指数研究浅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5 |
田崇新,黄克龙,张丽,张小燕,郑光辉;基于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基准地价更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2期 |
16 |
杨肖丽,倪绍祥;城镇地价指数的编制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7 |
魏志国,李耀忠;地价与房价 孰因孰果[J];青海国土经略;2005年03期 |
18 |
陈佳;;建立土地价格指数 完善土地管理[J];上海房地;2009年10期 |
19 |
张红;任荣荣;;当前统计公布的地价与地价指数辨析[J];中国房地产;2006年06期 |
20 |
赵哲远;编制城镇地价指数之我见[J];价格月刊;1996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