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最丰富的思维养料,更是人类传承文化的一种最基本的载体。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体验能力和分析、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学识修养、审美品位,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就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性,增强自身的人文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探究文本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努力构筑学生的人文世界。针对当前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
首先,从哲学角度、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谈论人文素养的基本定义;从中华传统人文素养的基本理论、中西人文素养内涵的比较分析、符合社会认知的独立人文精神三个方面去探究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内涵。
其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现状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提出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研究的三个理论依据,分别是中国古代榜样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重点提出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五个构成要素,即人文情怀、人文知识、人文品格、人文精神、人文行动。
最后,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态度的关爱情怀、教学语言的情感陶醉、教学过程的人文浸染、精神与气质的润物无声四个方面的努力,实现对小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最终提出当下较为适用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四个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即营造人文校园文化、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加强教师校本教研、进行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