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方法的比较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是一个国际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契合了时代特征的新式教育发展观与教育理念,一直都是各个国家与教育组织以及教育学者的关注热点。教育均衡的核心在公平化与民主化,教育领域研究普遍都证明,教育均衡发展能够使经济增长、减少贫富差距和使收入更加均等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和公平。
关于教育均衡的理论性研究非常多,但是我国的教育均衡综合水平怎样进行具体测量与评价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在系统的归纳总结了区域差异水平的指数以及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以教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多元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选用了三类主流统计指数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水平综合指数进行实证的比较分析,旨在选择最适合我国义务教育均衡水平的综合指数法。
本研究按经济发展水平抽取了湖南省、辽宁省、四川省,每个省抽取了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在每个抽取12个学校,采用泰尔系数法、基尼指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对三个省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种指数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湖南省双清区教育区域间差异较小,泸溪县与醴陵市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较严重;辽宁省阜新市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程度相对高,近几年也没有太多改善,鞍山市与辽中县的义务教育均衡水平相对比较高,但辽中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部学校之间不均衡性有增加的趋势,鞍山的义务教育均衡水平近年来提高较明显;四川省双流县与乐至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逐年有所上升,德阳市的义务均衡均衡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从基尼指数与泰尔指数的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尼指数较概括抽象的反映一个省的或者一个县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但不太适用于学校之间的差异水平,泰尔指数则能够反映县域内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因子分析法较适用于反映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之,最能体现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为基尼指数,而进行县域或者校际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则可以采用泰尔指数,因子分析适用于对省际或者校际义务教育均衡水平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