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劳动概念
【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思想成熟时期的杰出作品,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大多数的学者对《资本论》的研究停留在经济学意义上实际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哲学上的价值意义是值得研究的,而其中的劳动概念就是一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概念做了一般界定,劳动就是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一概念出发,分析劳动过程,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体力和智力的综合,分析了劳动的简单要素:劳动,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资料。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获取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劳动产品的活动。
马克思对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特殊形态做了界定和重点分析。首先,马克思分析了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劳动被资本家占有,人际关系恶化。资本家就是资本的人格化,工人就是劳动的人格化。其次,分析了劳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出现了“裂缝”自然也发生恶化。最后,本文将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其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比较分析:劳动者失去人的类本质,劳动发生异化。本文分析《资本论》中劳动者越劳动越贫困的原因,就在于劳动者失去了劳动的自然性和劳动的社会性,丧失了人的类本质,导致人与人的异化。
最后,本文从《资本论》中发掘马克思对未来人类真正劳动的展望和期待。马克思为劳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劳动者真正得到解放,人不再剥削人;克服了人与自然的裂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扬弃异化劳动,扬弃私有制,整个人类社会和谐了。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劳动重新成为人的类本质,人类社会形成自由人联合体,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