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华侨政策研究
【摘要】:
本文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晚清华侨政策的演变历程。全文共分:绪论,清政府处理“苦力贸易”的政策,19世纪70年代的中外华工条款,遣使置领,清政府与美国华人,郭嵩焘、张之洞、黄遵宪、薜福成的护侨思想及活动,清末清廷吸引华侨的举措,结语:晚清华侨政策评价等八个部分。
在绪论部分,本文说明了晚清华侨政策研究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对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回顾了清朝前中期的华侨政策。
在清政府处理“苦力贸易”的政策一章中,本文考察了“苦力贸易”期间清政府及地方官员在各个不同阶段所表现的立场。认为,清政府对待华工出洋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漠视到采取措施加以规范和保护的过程。柏贵与劳崇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也并不是一味屈从于列强的压力。
在19世纪70年代后的中外华工条款一章中,本文考察了清政府对待古巴、秘鲁、南非三处华工的态度。认为,清政府处理古巴、秘鲁华工问题从主观上是想予海外华工以保护,但迫于列强的压力,又作出了许多让步。在处理南非华工问题时却基本采合作态度,对华工的保护也难尽人意。
在遣使置领一章中,本文考察了清廷官员遣使设领的呼声、几次临时性的遣使尝试及海外各领事馆的设立。认为,海外使领馆的设立是清政府正式承认海外华侨的标志;使领馆是清政府了解海外华侨、保护海外华侨、贯彻华侨政策的前沿窗口。
在清政府与美国华人两章中,本文从《蒲安臣条约》一直叙述到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考察了历任驻美公使对待美国华人的态度,分析了抵制运动期间清政府各级机构的立场。认为,清政府在与美方的交涉中,由于实力悬殊,步步退却,在美华人利权一丧再丧。同时,本文还认为,美国排华律的相继出台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产物;在抵制运动中,清政府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反动。
在郭嵩焘、张之洞、黄遵宪、薛福成的护侨思想及活动一章中,
本文对这四位清廷官员的哪行为或思想作了较详细的考察。从为,
他们四人是影响晚清华侨政策的关机物。郭嵩合不仅是驻外公使一
第一人,也是我国领事制度的创或;张之洞是第一个派人巡游华一
— —
埠的总督,”也是第一个提倡扶植海外华人教育的清廷官员;黄遵宪、
薛福成不仅在任时处处以华侨利益为先。而胶是由于他刚的吁
请,、清廷才于1893年彻底放弃了旧例,,在法律上承认了归国龈的
合法地位。
七
在清末清廷吸引华侨的举措一章中,本文考察了清末清廷保护
归国华侨、、吸引侨资、“跳海外华人教育/创建海外商会等各种举
措。认为,一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海禁的豁除使华侨告别了有
;”“
国难投的时代;”吸引侨资的政策促进了沿海工商业的发展;。商会的
成立为清政府赢得了上层华侨的支持。
.、’最后,本文认为,。’晚清华侨政策走过了一条由漠视到了解/由
了解到保护,、由保护到吸引的道路,整个过程是一个阶段比一个阶
段进步,其整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晚清华侨政策的转变是国内形
势发展的需要,是各方力量呼吁的结果;晚清华侨政策的转变促进
了华人社区的发展,、培养了华侨的民族主义情感,一在一定程度上为
清廷赢得了民心。但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晚清华侨政策在实
施中大打折扣,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