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中的儒道冲突
【摘要】: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作为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对鲁迅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因为鲁迅所提供的精神文化是如此的丰富而又深刻。在当今鲁迅小说研究愈趋丰富成熟的情况下,许多学者进尔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追问:鲁迅小说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它的精神魅力究竟在哪里?作为文化转型期的一个清醒而深刻的文学家,一个以其深刻的批判性而为社会与文明发展提供清醒思想参照的知识分子,鲁迅对国民性批判与反思以促进民族解放的精神人格正成为建设现代中华文明大厦的支点。那么,鲁迅小说到底是借助一种怎样的言说方式和价值指向达到“挖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目的呢?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卫道者、殉道者、守道者——即迫害者、被迫害者、旁观者的研究发现,鲁迅正是借助解剖和反思传统文化在现实的国民身上所根植的烙印,并通过小说人物自身的儒道文化人格冲突来揭示国民在传统文化的反复强化和积淀中所形成的惯性和积弊,从而暴露和揭示出现实的国民——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国民——的病苦和劣根性,在一种立体的结构中建构出一幅“病苦”的国民水墨画,其色彩是“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其笔调是“写出灵魂的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