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氢键受体的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摘要】:
在水体系或非水体系中通过吸附分离清除或回收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在吸附分离过程中,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机理越单一,吸附选择性越高。氢键在吸附分离中很有应用价值,氢键较低的键能保证了氢键吸附的可逆性,氢键的方向性与短程性赋予了氢键吸附的选择性。因此,将氢键供/受体负载到高分子吸附剂的骨架结构上,将氢键作用引入到吸附分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在综述氢键吸附与氢键吸附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研究了D301树脂和大孔交联酰胺基树脂对环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D301树脂和大孔交联酰胺基树脂都能够通过氢键对环己烷溶液中的苯酚进行吸附。同时还研究了这两种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热力学,结果发现,这两种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是基于氢键与疏水作用的协同作用。
合成了含有悬挂醚键的大孔交联聚苯乙烯树脂,研究了它们对正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些树脂都能够通过氢键对正己烷溶液中的苯酚进行吸附。利用微分吸附焓的计算值及微分吸附焓的之间差别,明确了大孔交联聚(苯基对乙烯基苄基醚)对正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过程中存在三中心氢键。同时,这几种醚类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也进行了讨论。
第二大部分,合成了三种交联度分别为4%、8%和12%的凝胶型交联酰胺基树脂,将这三种树脂应用到正己烷溶液中吸附分离苯酚、间甲酚、2,3,5-三甲基苯酚、双酚A、β-萘酚和酚酞。结果表明,由于交联度不同,凝胶型交联酰胺基树脂在正己烷溶液中的溶胀度也不同,这三种不同交联度的树脂对正己烷溶液中的苯酚,间甲酚,2,3,5-三甲基苯酚,双酚A,β-茶酚以及酚酞表现出不同的吸附性能。交联度越低,吸附量越大,选择性越低,交联度越高,吸附量越小,选择性越高;交联度12%的凝胶型酰胺基树脂对正己烷
溶液中分子体积较大的酚酞不吸附,但对分子体积较小的酚类物质
有吸附,表现出了分子筛效应。可望应用于结构类似而分子体积大
小不同的有机物特别是天然有机物的吸附分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O647.3
|
|
|
|
1 |
罗道成;刘俊峰;;聚季铵盐聚丙烯酰胺对电镀废水中Ni~(2+)的吸附性能研究[J];材料保护;2007年04期 |
2 |
罗道成;刘俊峰;郑李辉;;含醚键离子交换树脂对电镀废水中Zn~(2+)的吸附条件[J];材料保护;2010年03期 |
3 |
田晶,翟滨,于玲;固相萃取法固定相的选择原则[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4 |
孙翔;周汇;沈宇;周珊;;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处理低浓度含酚废水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
5 |
张昌鸣,李爱英,李英,张林海;HPLC测定煤焦油中极性化合物的研究[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999年01期 |
6 |
何炳林,王槐三,张全兴,史作清,郭贤权,李效白;一种新型除酚吸附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高分子通讯;1983年05期 |
7 |
袁新华;刘黎明;雷燕;程晓农;;化学修饰制备氢键型吸附树脂[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5期 |
8 |
许敏;张林生;;H103大孔树脂吸附苯酚性能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年02期 |
9 |
杨彩玲;魏瑞霞;;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0 |
胡文伟,高亚岳;焚烧法处理含酚废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0年04期 |
|
|
|
|
|
1 |
李大东;基础研究在炼油工业加氢精制催化剂开发中的作用[J];大学化学;1995年02期 |
2 |
章慧,徐志固;谈氢键效应在某些前沿领域研究中的重要作用[J];大学化学;1995年04期 |
3 |
何炳林,张全兴,李效白,施荣富,王建英;新型大孔吸附剂——H系列吸附树脂的合成和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1年03期 |
4 |
赵振国,沈钟,陈丽特,邵长生;硅烷化活性炭的表面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年11期 |
5 |
何炳林,马建标;血液净化高分子吸附材料[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7期 |
6 |
何炳林,于燕生,钱庭宝,宗建超,史作清;新型吸附剂——球形碳化树脂的研究Ⅲ.[J];高分子通讯;1984年04期 |
7 |
魏斌,袁直,何炳林;血液灌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1997年02期 |
8 |
王福源,陈振风,王锦华,王妙虎;谷氨酰胺提取分离研究[J];工业微生物;1994年02期 |
9 |
杨宝德;硝基酚类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探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0年06期 |
10 |
齐兵,俞珊珊;液膜法处理邻苯二胺废水[J];环境保护;2000年04期 |
|
|
|
|
|
1 |
徐家业;屈撑囤;史俊;范仲勇;;醇对薄膜扩展剂扩展压力的影响[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2 |
陈益钊;张建国;赵华明;蒋宁;吴德贤;;4-R-6-羟甲基-2-[N-(苯并氮杂-15-冠5)甲基]苯酚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有机化学;1989年02期 |
3 |
蔡国强,董南,俞庆森,宗汉兴;甲醛与乙醛、甲醚、硝基甲烷相互作用的从头算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11期 |
4 |
陈振斌;HF沸点远低于H_2O沸点理论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5 |
高恩庆,唐金魁,冷雪冰,廖代正,姜宗慧,阎世平;三维氢键超分子化合物[H_3cth][Fe(CN)_6]·3H_2O的合成与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5期 |
6 |
杨华,汪成,王冰;晶体结构中的氢键类型[J];化学与粘合;2003年04期 |
7 |
唐明生,李晓飞;天然氨基酸中氢键的量子化学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3期 |
8 |
曹国标;刘胜利;杨涛;;盐酸-5-甲基-8-羟基喹啉的晶体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J];合成化学;2006年06期 |
9 |
孙晓红;刘源发;马海霞;贾婴琦;杨建武;;2_甲氧基烟酸嘧霉胺盐晶体结构的研究[J];化学通报;2006年11期 |
10 |
朱磊;江红;王滨;魏佳;朱红;;纳米氧化锌的表面修饰及其机理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