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
【摘要】:
友爱是个体的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它也是获得其它道德品质的基础。友爱关涉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广泛交往与情感态度。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友爱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儿童友爱品质的缺失。本文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为研究的视角,从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儿童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出发,提出对儿童进行同伴间友爱教育。我们认为友爱教育是一种培养个体友爱品质的教育。它以儿童的社会性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成长需要与情感体验,注重儿童的自主参与,能更好地拓展和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友爱情感、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本文分析概括了友爱、友爱教育的内涵,通过分析友爱教育的必要性,构建友爱教育的基本理论,同时就如何根据基本理论解决当前友爱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全文共分四部分。
引言:友爱是儿童的基本德性。
第一部分 友爱与友爱教育
概括了友爱、友爱教育的基本涵义,认为友爱包括关心、责任、关怀、尊重四个要素,友爱教育就是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发展个体的友爱能力,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对他人负责的友爱品质。根据时代的要求、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友爱教育理当成
为教育人性化的重要内容进入到当代教育的“视界”中来。
第二部分友爱教育理论的基本建构
本文从交往实践的视点、生活世界的视点、情感教育的视点和
人本心理学的视点分析友爱教育的理论依据,认为友爱教育应以生
活性、突出儿童自主交往、诉诸儿童对他人关爱的内心情感为基本
理念,坚持差异性原则、引导原则、正当性原则、力行原则和独立
性原则,培养儿童的友爱品质。
第三部分友爱教育实施的基本策略及途径与方法
本文认为,要从树立友爱的教育观、鼓励儿童与他人交往、创
造繁盛友爱的生活氛围、创设和利用人际关系或社会问题等真实情
境,建立培养儿童友爱品质的整合训练机制,开拓友爱教育的途径,
等方面来提高儿童对友爱的认识,陶冶儿童的友爱情感,增强儿童
的友爱敏感性,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友爱品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1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