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聚的长株潭一体化研究
【摘要】: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时,人们往往将其城市水平作为主要的参数之一。分析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成功的规律,我们不可忽略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心城市或中心城市群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有人预言: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将是以城市或城市群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湖南要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是必然的选择。在一体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产业集聚。城市群的发展不能脱离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不是单个产业的发展,长株潭产业的发展只能朝着产业集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
产业集聚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经济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系统的产业群落,这个群落包括在这个经济区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这种产业群落将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有助于形成区域性的产业竞争优势,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非集群的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风行世界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形形色色的园区无不是产业的集聚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从而获取更高的生产率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本文运用有关产业集聚和城市竞争力的经典理论说明了产业集聚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国内外产业集聚的发展情况和有关经验,指出产业集聚对提高长株潭地区城市竞争力、加快本地区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要在长株潭地区培育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集群。
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长株潭地区要充分重视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包括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级及地方政府组织的IT软件园、出口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这种类型的产业园体现了强烈的政府意图,是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规划设计的产物,在资金、政策、人员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三市政府应采取各项措施鼓励各类开发区的成长。文中根据三地开发区不同的优势提出了各区的产业重点。
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封闭的发展,应在一个开放的、不断创新的
环境中发展。三市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各地资源、制度优势,
联手共建区域创新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促进区
域内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普遍地、持续地、富有效率地实现创新,从而
推动本地区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区域竞争力。
本文还指出,政府与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对产业集聚重要作用。不仅
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而且促进市场更为有效,以便集群内的专业
化程度更高。
总之,湖南要成为为经济强省,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必须要
实力在全省靠前的长、株、潭三市一体化的有机“捆绑”,加快产业
集聚,才能发挥工业中心、贸易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
心、科技中心等多功能的综合经济中心的作用,为发展全省的城乡经
济服务,使之成为我省振兴经济的基地,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和推厂‘中心,成为带动全省经济腾飞的“龙头”。
|
|
|
|
1 |
周洪英;朱传耿;;培育产业集聚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6年26期 |
2 |
石涛;陶爱萍;;城市竞争力:内涵 构成与提高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3期 |
3 |
刘柯杰
,宋夏;产业集聚: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上海经济;2002年03期 |
4 |
刘柯杰;宋夏;;产业集聚: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理论参考;2002年07期 |
5 |
杨正午,储波;跨世纪战略:湖南启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J];经贸导刊;1999年03期 |
6 |
贺云海;邵东人进军长株潭大市场[J];经济前沿;2002年12期 |
7 |
程兴汉;发挥区域总体优势 共建三湘经济重心[J];城乡建设;1997年04期 |
8 |
徐宪平;规划导向重点突破[J];经贸导刊;1999年03期 |
9 |
李万,魏晓,张录松;长株潭:未来中国经济管理陪都的最佳候选城市[J];湖南经济;2002年01期 |
10 |
陈基纯,陈忠暖,周国华;长株潭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1 |
符瑛;试论建设长株潭现代物流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
12 |
刘畅;;长株潭打响通信一体化第一枪[J];互联网天地;2009年03期 |
13 |
张奋;物流先锋——记湖南长株潭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麦秋[J];化工管理;2003年11期 |
14 |
张南
,夏安宁
,高文
,张道刚;解读湖南区域战略[J];决策咨询;2004年09期 |
15 |
袁灵,王朝阳;提升长株潭区域竞争力的途径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
16 |
周国华,朱翔,肖卓;长株潭城镇职能体系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
17 |
陈扬乐;加速农村城市化: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必由之路[J];人文地理;2001年06期 |
18 |
易伟义;长株潭制造业部门竞争力量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
19 |
李平新;长株潭一体化地方税收政策选择[J];学习导报;2003年12期 |
20 |
;湖南湘潭10条路构筑长株潭交通网[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