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视野中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时期的工农文化运动,到苏区、根据地革命文化的蓬勃发展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五四运动及其以后的新文化运动的重心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文章的第二章重点考察了大革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四个不同时期主导的农村文化建设历史与经验。
但是,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已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一是农村基础教育地位薄弱;二是农村道德建设的困境;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四是农村文化机制不顺不活;五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滞后。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以下原因导致以上问题产生:城乡二元机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因;投入不足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直接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加速城乡融合,增强先进文化辐射力;加强教育灌输,占领农村文化主阵地;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