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英汉双及物构式研究
【摘要】:
双及物构式((NP1)VNP2NP3)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式,它的研究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几乎所有对语言学研究产生过影响的语言学理论都把它当作一个重点的研究对象。尽管对于双及物构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结构主义语言学关注该构式的形式描写、分类;生成语言学理论着重于研究与格与双及物的转换关系,并且过分夸大动词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整个构式的作用;而认知视角下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描写和解释还可以再进一步。鉴于此,本文试图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为基础,借鉴像似性原则、识解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运用语料库资料,在深入对比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语言的异同,并且试图找出这种异同的深层次动因。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简单句构式与反映人类经验的基本情景的语义结构直接相联。语言的形式离不开它的意义和功能,形式和意义、形式和功能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构式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一个构式可由多个构式组成。构式本身具有的独立性的意义,并非其组成分子意义的简单相加,构式的整体意义与词义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构式义并非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意义,通过隐喻或转喻可以加以延伸拓展。
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语料库的数据,从论元引申、入式动词、构式方向义、构式原型及构式歧义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双及物构式。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英汉双及物构式存在很多的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构式形式、构式意义、论元原型、引申机制等上面;但是差异也很显著,主要表现在论元引申范围、非原型入式动词、构式义方向、歧义关系等方面。
本文从客观世界规则、认知能力、语言系统三个方面统一解释了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异同。客观世界是语言系统成形的物质保障;认知能力是形成语言系统的主观保证,是中介,是桥梁;而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就会起巨大的反作用,制约着我们的认知能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英汉民族拥有相似的认知能力,面对相似的现实世界,从事相似的活动,从而所建构的语言结构也必定有相似之处。同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客观世界又是多姿多彩的,人类的主观认知所选择的认知视角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英汉民族的识解方式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这也就决定了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差异。此外,各自语言系统严格制约了自身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