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和ANN的土壤侵蚀时空演化模拟
【摘要】:
土壤侵蚀及其导致的水土流失已经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模型可以对其过程和机理进行科学化、定量化研究,并有效预报侵蚀状况,便于为水保措施效益评估、土壤侵蚀综合防治和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回顾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地理信息系统(GIS)、元胞自动机(CA)、神经网络(ANN)在土壤侵蚀方面的应用,分析降雨、地形、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构建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ANN-CA。本研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 ANN-CA模型的构建:选择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作为基础模型,研究模型中各因子计算公式,进行参数率定;运用ANN技术,从侵蚀强度等级之间的转换关系中求取所需的转换概率,并用此定义CA的转换规则,设计土壤侵蚀预测模型ANN-CA。(2) ANN-CA模型与GIS的集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读取、存储、处理与输出模型所需的数据。并且将GIS的空间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等功能和CA的时空动态模拟功能进行耦合,模拟土壤侵蚀的时空演变。(3) ANN-CA模型在研究区的应用:以澧水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ANN-CA模型,通过验证分析,模型改进等手段,控制模型对未来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模拟的精度,实现空间分布定量研究和时空演化动态模拟。然后分析模拟结果,提出防治对策。
通过利用ANN-CA模型在研究区进行时空演化模拟,得到以下结论:(1)土壤侵蚀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而CA技术和ANN技术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有效地对其进行动态模拟;(2) ANN-CA模型能避免主观臆测,结构简单,设计难度不大,参数较少,参数率定的工作量小,但是精度较高,结果直观;(3)通过对研究区2015年土壤侵蚀状况的预测,反映出三个规律,指导防治对策:在空间上,澧水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较为明显,便于进行因地制宜的分区防治;在时间上,澧水流域大部分范围内土壤侵蚀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在总体上,澧水流域土壤侵蚀防治的落脚点在于坡改梯(坡度小于25°)、退耕(旱地、坡度大于25°)还林、还草。
|
|
|
|
1 |
周佩华;王占礼;;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暴雨标准[J];水土保持通报;1987年01期 |
2 |
R.Lal,刘岩;世界性水蚀与风蚀的有关问题及前景[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5年01期 |
3 |
刘淑珍,陶和平,柴宗新,范建容;关于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几个问题的思索[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1期 |
4 |
林敬兰,杨学震,陈明华,汪水前,任承辉,黄鑫全;福建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方法和特点[J];福建水土保持;2001年04期 |
5 |
李辉霞,刘淑珍,何晓蓉,范建容;遂宁市中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关系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04年03期 |
6 |
张姝
,谢永红;土壤保护初探[J];现代农业;2005年12期 |
7 |
周忠浩;杜树汉;刘刚才;;土壤侵蚀对耕地土壤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
8 |
鲍文;;浅析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J];湖南水利水电;2010年01期 |
9 |
王云信;关于土壤侵蚀分类的商榷[J];中国水土保持;1984年06期 |
10 |
Dhruva V.V.Narayana Ram Babu
,唐德富;印度土壤侵蚀的估算[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5年03期 |
11 |
赖发叶;试论母岩岩性与土壤侵蚀的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1989年07期 |
12 |
李士成;;宁南黄土丘陵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J];宁夏农林科技;1990年05期 |
13 |
付炜;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J];灾害学;1995年02期 |
14 |
王恩儒;土壤侵蚀的环境、经济损失与土壤保护的收益[J];地理科学进展;1996年01期 |
15 |
颉耀文,陈怀录,迟守乾,贾敏,徐克斌,徐智;甘肃省土壤侵蚀现状与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1999年12期 |
16 |
韦中亚;石家庄市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9年04期 |
17 |
李明品,王长河;加强水土保持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呼盟岭西地区土壤侵蚀的现状及防治[J];内蒙古水利;2000年03期 |
18 |
雷会珠,杨勤科,焦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0年02期 |
19 |
唐政洪,蔡强国,许峰,朱远达;不同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实验监测及模型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
20 |
赵晓丽,张增祥,刘斌,王长有;基于遥感和GIS的全国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