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颜天,傅萌,王云峰,于仁诚,李钧,周名江;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栉孔扇贝胚胎和早期幼虫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
2 |
颜天,谭志军,于仁诚,王丽平,周名江;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鲈鱼幼鱼毒性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
3 |
谭志军,颜天,周名江,李钧,于仁诚,王云峰;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存活、生长以及种群繁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2年10期 |
4 |
周立红,陈学豪,赖伯涛;塔玛亚历山大藻对贝类鳃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5 |
张宝玉,王广策,张炎,吕颂辉,齐雨藻,邹景忠,曾呈奎;一株赤潮甲藻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和5.8S rDNA序列的克隆[J];海洋科学;2004年12期 |
6 |
叶吉龙;杨维东;李宏业;刘洁生;;塔玛亚历山大藻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年04期 |
7 |
颜天,周名江,钱培元;环境因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综合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02期 |
8 |
齐雨藻,黄长江,钟彦,郑磊;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昼夜垂直迁移特性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7年05期 |
9 |
蓝东兆,方琦,顾海峰,李超;厦门湾沉积物中有害有毒甲藻休眠孢囊及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潜在危害[J];台湾海峡;2004年04期 |
10 |
杨维东,张信连,刘洁生;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
11 |
刘洁生;谢瑾;杨维东;;塔玛亚历山大藻溶血毒素对东海原甲藻的化感作用[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2 |
林益明,李和阳,王大志,陈猛,袁东星,洪华生;塔玛亚历山大藻生成二甲基硫和二甲基硫丙酸的实验研究[J];台湾海峡;2001年03期 |
13 |
陈勇,刘洁生,罗瑛,杨维东,黄海山;不同生长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破壁条件和产毒的初步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年03期 |
14 |
邓光,李夜光,胡鸿钧,齐雨藻,耿亚红,李中奎;温度、光照和pH值对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暗周期对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年02期 |
15 |
黄邦钦,徐鹏,胡海忠,洪华生,郑天凌;单种及混合培养条件下Fe、Mn对赤潮生物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
16 |
苏建强,郑天凌,胡忠,徐金森,俞志明,宋秀贤;不同 pH和盐度下海洋细菌对赤潮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
17 |
傅萌,颜天,李钧,于仁诚,周名江;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墨西哥湾扇贝幼体发育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0年03期 |
18 |
王丽平,颜天,谭志军,周名江;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数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
19 |
周名江,颜天,傅萌,王云峰,于仁诚,李钧;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海产双壳类生命活动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4年02期 |
20 |
邢少璟,杨维东,刘洁生,林媚;镧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J];稀土;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