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肝素化多糖材料抗凝血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抗凝血活性是肝素或类肝素物质使用前的重要检测指标。肝素是一种粘多糖,带有许多阴离子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等,使肝素具有较强的负电荷性,能与阳离子和带正电荷的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如与Na+结合生成肝素钠,具有抗血凝功能。肝素或类肝素物质的许多生物学功能可以通过“生物鉴定”等方法进行测定,而其抗凝血性能和效果只能通过临床检测等手段进行评估,实验方法比较复杂,具有成本高、耗时长等缺点,难以用于肝素或类肝素材料抗凝能力的实时评估。
本研究拟对化学改性后的琼脂糖、卡拉胶等类肝素生物材料的抗凝血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找到一种有效的肝素抗凝血的评价方法。通过双波长紫外可见光分光法测定类肝素材料的效价,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形态确定类肝素材料的临床抗凝效果,找出一种简单、经济、快速、高效的评价方法,用于初步评估抗凝血材料的应用价值及范围,降低类肝素材料抗凝血效果的评价成本,并探讨此种方法用于筛选和监控类肝素材料在抗凝采血管中使用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结合红细胞形态显微检查的双波长紫外可见光分光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和经济的类肝素材料抗凝血性能初筛方法,可望广泛应用于类肝素材料的抗凝血效果评价和用于抗凝采血管的生产监控。
|
|
|
|
1 |
张景轼;谢重新;张珑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辅用短暂肝素化防治华—弗氏综合征[J];天津医药;1974年01期 |
2 |
叶晓青;用激活全血凝固时间估计最短肝素化时间[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年01期 |
3 |
侯栋峰;一次误给肝素50,000单位一例报告[J];吉林医学;1982年05期 |
4 |
谭光强;;应用ACT监测肝素的使用及中和[J];广州医药;1984年03期 |
5 |
沙丽艳,秦凤绮,董振波,王颖;不同抗凝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6 |
俞丽敏;陈左权;顾斌贤;张桂运;;ACT监测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
7 |
司海燕;;体外循环中肝素耐药的分析及处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01期 |
8 |
王春花;;尿激酶动脉溶栓对糖尿病足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22期 |
9 |
王柏苓,崔松山,梁生本,赵瑞波,陈子道;心内直视手术并发颅内出血及血肿的临床病理分析(附8例尸检报告)[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10 |
乔林,潭渊志;肝素化毛细抗凝管制备方法[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
11 |
王勤,饶华庚,黄立,吴起才,陈干,曹建萍;体外循环大剂量肝素不能肝素化的处理1例[J];江西医药;2001年06期 |
12 |
黄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替代肝素化临床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8期 |
13 |
罗玉华;莫丽勤;吴卓媚;姜家艳;陆雪英;;体外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化血回输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20期 |
14 |
彭建萍;刘志荣;王羏;;介绍一种心包引流管内壁肝素化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3年05期 |
15 |
应锡璋,王蓓蓓,姚侍凯,朱建国,朱立红,邵慧珍,黄明智,周怀发,王弘远;肝素化医用高分子抗凝管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6年02期 |
16 |
陈良万;廖崇先;陈道中;薛松;王水云;;心脏直视术中大剂量抑肽酶对肝素、鱼精蛋白作用的影响[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6年01期 |
17 |
王琴梅,潘仕荣,郑振声;肝素化聚氨酯表面血小板粘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7年01期 |
18 |
张晓红,丁巾,李玫;肝素化后病人血样对Polybrene配血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9 |
于松杨,张会东,姜云涌,周承孝;体外循环手术中肝素耐药的诱发因素及处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
20 |
张晓杰;单欣刚;;桡动脉穿刺注药治疗和预防再植手指动脉栓塞体会[J];吉林医学;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