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靶向抗肿瘤候选化合物Z-GP-Dox的早期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
Z-GP-Dox是由本课题组前期自行设计合成的一种新型FAPa酶激活式靶向抗肿瘤候选化合物,由FAPa特异性酶底物N-苄氧基羰基-GP(Z-GP)的羧基与阿霉素(Dox)结构中的游离氨基通过酰胺键偶联而成。前期动物实验证实,Z-GP-Dox能靶向富集于肿瘤组织,通过释放母体药物Dox发挥高效低毒的抗肿瘤作用。该新型候选化合物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项目支持下已进入成药性研究阶段。Z-GP-Dox早期药代动力学研究是其系统成药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了解Z-GP-Dox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经时变化规律、求算Z-GP-Dox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考察Z-GP-Dox在体内各脏器组织中分布及血浆蛋白结合特征,阐明Z-GP-Dox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为该新候选化合物的成药性评价提供必要的药代动力学依据。
研究方法:
1.生物样品中Z-GP-Dox分析方法的建立
通过遴选适合的萃取剂、流动相、检测条件等,建立HPLC-荧光检测器法测定大鼠血浆及各脏器组织等生物样品中Z-GP-Dox的含量。经比较甲醇、乙腈、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及按照不同比例配比的混合溶液对Z-GP-Dox的萃取回收率,确定乙腈-二氯甲烷(1:4)为萃取剂。在参考相关文献以及自行条件摸索后,确定色谱条件,即流动相:乙腈-0.1%TFA水溶液(2:3)。流速:1mL/min,柱温:25℃。经三维荧光检测器全波长扫描,确定检测激发波长为238nm,发射波长为554nm。
2. Z-GP-Dox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参数求取
1)对Z-GP-Dox溶解溶剂、给药剂量、取血时间点等条件的探索
通过比较Z-GP-Dox在DMSO、甲醇、丙二醇等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各溶剂对动物的毒副作用后,本实验选择丙二醇作为Z-GP-Dox的给药溶剂。同时,综合考虑Z-GP-Dox体内药效学研究的有效剂量及其在丙二醇中的最大溶解度,动物使用丙二醇的最大安全用量等因素,本实验设置的Z-GP-Dox高、中、低三个给药剂量,即为20mg/kg、10mg/kg、5mg/kg。根据前期预实验观察,给药后5h, Z-GP-Dox血药浓度已低于本检测方法的定量限,故确定于给药后3min、6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1h、1.5h、2h、3h、5h等12个时间点采集含药血浆样品。在参考Dox药代动力学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本实验选用柔红霉素(DNR)作为Z-GP-Dox含量测定的内标。
2)给药取样并检测
通过单次颈静脉注射Z-GP-Dox(剂量分别为:20mg/kg、10mg/kg、5mg/kg),于给药后3min、6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1h、1.5h、2h、3h、5h采取全血0.5m1,离心后得到含药血浆。利用所建立的HPLC检测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Z-GP-Dox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Z-GP-Dox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
3. Z-GP-Dox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研究
单次尾静脉注射20mg/kg Z-GP-Dox于昆明小鼠体内,并于给药后10min、20min、30min、1h、2h、3h处死小鼠。立即取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并用生理盐水冲净表面残血及内容物,滤纸吸干,称重。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将各脏器组织研磨成匀浆,按血浆样品方法萃取组织匀浆中的Z-GP-Dox, 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Z-GP-Dox含量。
4. Z-GP-Dox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特性的体外研究
采用体外平衡透析法测定Z-GP-Dox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根据20mg/kg Z-GP-Dox药时曲线求取的表观分布容积计算的单位体积血浆中Z-GP-Dox浓度,预设平衡透析测定系列Z-GP-Dox血浆浓度为:0.5μg/mL、1μg/mL、2μg/mL、4μg/mL、8μg/mL。样品处理、色谱条件及检测条件同Z-GP-Dox血药浓度的测定。
结果与结论:
1.生物样品中Z-GP-Dox分析方法的建立
分别建立了相对简便、灵敏、专属性较强的Z-GP-Dox生物样品HPLC检测方法。可用于测定大鼠血浆及各重要脏器组织等生物样品中Z-GP-Dox浓度或含量检测。该方法主要步骤为:在用乙腈-二氯甲烷(1:4)萃取除去生物样品所含蛋白与其他内源性杂质后,用氮吹仪挥干萃取剂,用甲醇溶解萃取出的药物,过膜后检测。色谱分析采用Ultimate AQ-C18色谱柱(4.6×250mm,5μm,美国Welch公司),流动相:乙腈与三氟乙酸(TFA),流速:1mL/min,柱温25℃。通过Waters515泵、717自动进样器进样20μL,采用2475检测器进行检测,激发波长为238nm,发射波长为554nm,内标:DNR。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Z-GP-Dox生物样品分析方法样品回收率83%,精密度12%。并且,生物样品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样品测定。提示本研究建立的生物样品中Z-GP-Dox分析方法符合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对新药临床前研究的要求,基本适用于Z-GP-Dox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2. Z-GP-Dox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参数求取
结果表明,在10~20mg/kg剂量范围内,Z-GP-Dox在大鼠体内分布转运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分别单次静脉注射10mg/kg和20mg/kg Z-GP-Dox后,Z-GP-Dox在大鼠血液循环中的C3min、AUC0-t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其C3min分别为5.63mg/L、19.56mg/L;AUC0-t分别为1.8mg/L×h、7.5mg/L×h; K、Vd、t1/2、MRT均不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发生显著性改变,其K分别为0.37、0.43;Vd分别为4.93L/kg、4.1L/kg; t1/2分别为1.9h、1.65h; MRT分别为0.84h、1.3h。但单次静脉注射低剂量(5mg/kg) Z-GP-Dox后,因血药浓度过低,所能测得的时间点过少(给药90min后所测得血药浓度已低于检测限),加之在低浓度下测定误差较大,其检测数据无法参与计算。
在本色谱检测条件下,母药Dox的保留时间为4min。据此,本实验同步考察了高、中、低三个剂量Z-GP-Dox在各时间点血浆样品中Dox的释放情况,结果未观察到有Dox代表峰存在。
3. Z-GP-Dox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研究
本实验考察了Z-GP-Dox在小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Z-GP-Dox在体内能快速分布到肺、脾、肾、肝、心等脏器。在给药后10-180 min内,单位重量组织中Z-GP-Dox含量高低依次为肺脾肾肝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Z-GP-Dox在Dox重要毒性靶器官心脏的分布明显减少。而在此期间,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组织在本实验条件下均未检测到母药Dox,提示Z-GP-Dox在各组织器官内结构稳定,其母药Dox未因非特性水解而释放。但给药后1h开始,分别在肝脏和肾脏组织样品色谱图中均可见一新的色谱峰,保留时间约为13min,其结构尚待确定。但据其保留时间初步推测,该峰不属于Dox的代表峰,而可能是Z-GP-Dox的疑似代谢产物峰。由此初步认为,肝脏和肾脏可能是Z-GP-Dox的重要代谢器官。
4. Z-GP-Dox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在本检测条件下,采用体外平衡透析法测得,在浓度为8μg/mL的血浆样品中,Z-GP-Dox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5%。
|
|
|
|
1 |
朱秀媛;;有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J];生理科学进展;1979年01期 |
2 |
李光华;;狗静脉给予氧哌嗪青霉素和艮他霉素的药代动力学[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4年05期 |
3 |
周汉良,卞如濂;正常人氨茶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5年01期 |
4 |
马志中;宋琛;李振甲;沈德存;金有豫;赫梅生;;消炎痛局部点眼的房水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J];眼科研究;1985年04期 |
5 |
叶金朝;; Sultamicillin治疗急性鼻窦炎的药代动力学及治疗尝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6年05期 |
6 |
赵荣春;郑立明;陶亮;张春生;胡晖;;雪莲注射液在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88年03期 |
7 |
侯春秋;王其南;;头孢噻甲羧肟的犬组织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8年04期 |
8 |
相正心,钟正贤,刘布鸣,周桂芬;盐酸放线瑞香宁的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药学学报;1989年05期 |
9 |
许嘉齐;;Fluconazole在球孢子菌脑膜炎病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9年05期 |
10 |
罗振;张天民;;标准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89年03期 |
11 |
Singh BN;Josephson MA;李勇;;尼卡地平的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效应[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91年01期 |
12 |
张志勇;廖工铁;王炳南;;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1年03期 |
13 |
徐晓军,陈琼,侯杰,李家泰;环丙沙星的正常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2年02期 |
14 |
匡唐泳,楼雅卿;心律平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2年01期 |
15 |
李丽庆,佟仲生,周力,安秀梅;环磷酰胺在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药代动力学的对比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1994年S1期 |
16 |
冯艺,李树人,徐辰!本医院药理研究室,王曼丽!本医院药理研究室,陆继红!本医院药理研究室,张文贵!本医院药理研究室,王汝龙!本医院药理研究室;连续硬膜外输注利多卡因的临床及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年03期 |
17 |
邓葛峰,韦文俊,王勇;体液中DTC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1994年03期 |
18 |
于阳;;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其生理基础[J];国外医学情报;1994年22期 |
19 |
涂持坤,孟玉春,杨晓东,王卫,杨桂芝,徐虹,孙雪丽;卡铂用于腹腔化疗的药代动力学测定[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年04期 |
20 |
薛富善,罗来葵,孙伯华,邹勤;小儿和成年人在安氟醚麻醉中伴库溴铵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