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起源、困境与出路
【摘要】:近年来,南海局势随着区域内国家种种违反“宣言”精神行为的推出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区域外国家介入的加深呈现出时而紧张、时而缓和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南海争端不断升温为地区安全的焦点,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压力由此呈现出上升的发展态势。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订。“宣言”实施至今已达10年,在现实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2011年“宣言”指导方针签署,为进一步落实“宣言”提供了指南,并对地区形势的缓和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了历史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梳理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产生的具体过程,详细论述了相关国家在讨论宣言草案中的立场和态度转变的过程,以及《宣言》的积极意义和造成执行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并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地缘政治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东盟各国争夺南海主权与资源、制衡中国的原因。
通过分析,本文揭示了《宣言》现实执行中遭遇重重困境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宣言》本身并不是国际条约,对相关国家缺乏实际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美国、日本等区域外国家介入南海争端,破坏了宣言实施的国际环境;越南、菲律宾等区域内国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时常采取破坏《宣言》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