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457nm蓝光激光器研究
【摘要】:全固态蓝光激光器在高密度光学数据存储、激光彩色显示、深海通讯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全固态红光、绿光激光器技术的日益成熟,全固态蓝光激光器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在分析全固态蓝光激光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固态457nm蓝光激光器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
1.对Nd:YVO_4激光晶体的物化性质,光学特性和能级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分析得到914nm波长激光运转的准三能级结构理论模型,推出准三能级系统的激光阈值计算公式,并对Nd:YVO_4晶体914nm波长激光运转的阈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阐述了激光倍频技术,推导得到激光倍频效率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影响激光倍频效率的因素。进而对比LBO,BBO,BIBO几种常见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特性,通过分析三种非线性晶体在蓝光激光系统中的倍频效应,我们得出在蓝光激光系统中LBO是综合性能最佳的非线性晶体。
3.分析了LD端面泵浦全固态激光器的热效应,通过Matlab软件模拟得到Nd:YVO_4晶体热透镜焦距随泵浦功率变化曲线,并运用稳定腔法对Nd:YVO_4晶体的热透镜焦距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与模拟计算的结果很接近。
4.对全固态457nm蓝光激光器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包括泵浦源的优化设计,激光晶体和倍频晶体参数的选择,系统温控系统的优化设计,系统谐振腔的设计,系统膜系设计以及泵浦光和振荡激光的模式匹配。
5.根据理论分析,利用LBO进行腔内倍频的全固态457nm激光实验研究,在泵浦功率为24.3W时,获得了2.34W的457nm蓝光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9.74%,激光阈值为3.7W,并且当蓝光输出功率为1.4W时,输出功率稳定度优于3.01%。
6.利用BIBO代替LBO进行腔内倍频,在泵浦功率为24.2W时,457nm蓝光的输出功率为1.56W,光光转换效率为6.45%,激光阈值为3.9W,并且当蓝光输出功率为0.98W时,输出功率的稳定度优于2.98%。
7.综合比较得到:我们成功开发出一套高效率、低阈值、紧凑型直腔式全固态457nm蓝光激光系统。据文献资料显示,这是目前国内外输出功率最高的直腔式全固态457nm蓝光激光器系统,实验中所得到的激光阈值也是目前所见报道中最低的。
|
|
|
|
1 |
;蓝光激光器光辉的未来[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6年04期 |
2 |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蓝光激光器商品化[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4年05期 |
3 |
;DARPA研制小型蓝光激光器进行潜艇通信[J];光机电信息;2009年09期 |
4 |
黄元庆,杜晖;全固化SHG蓝光激光器的研究[J];发光学报;1998年01期 |
5 |
刘凤勤,周俊芹;全固态蓝光激光器的现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6 |
;DARPA研制小型蓝光激光器进行潜艇通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10期 |
7 |
高;全固体蓝光激光器在长春问世[J];机械制造;2003年01期 |
8 |
;蓝光激光器1998年寿命预期可达10万小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8年09期 |
9 |
;高功率蓝光激光器的探索[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05期 |
10 |
杨济民,刘杰,何京良;二极管泵浦Nd:YAG/LBO连续波蓝光激光器[J];量子电子学报;2004年04期 |
11 |
薛庆华,郑权,王军营,叶子青;用全波片实现473nm蓝光激光器的稳定运转[J];中国激光;2004年08期 |
12 |
黄元庆,叶艺文;全固化蓝光激光器[J];电子商务;1997年01期 |
13 |
冯杰;美日积极开发高密度存储用的蓝光激光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5年04期 |
14 |
王军营,郑权,薛庆华,檀慧明;1.1 W连续输出473nm全固态蓝光激光器[J];中国激光;2004年05期 |
15 |
郑权,赵岭,邵永红,檀慧明,钱龙生;Cr∶YAG被动调Q全固态473nm蓝光激光器[J];中国激光;2003年08期 |
16 |
;激光器[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8期 |
17 |
赵长明;LD泵浦小型473nm蓝光激光器及其输出起伏的研究[J];应用光学;2000年S1期 |
18 |
李斌;李永大;陈金强;林楠;;LD泵浦Nd:YAG全固态蓝光激光器技术[J];应用激光;2007年04期 |
19 |
;蓝光激光器满足过硬的商品化要求[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02期 |
20 |
刘伟仁,霍玉晶,何淑芳,冯立春;全固体蓝色激光技术综述[J];激光与红外;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