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国,截至2012年底,我国的互联网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手机网民4.2亿,网络媒体已成为传播速度最快、社会影响最广的主流媒体,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公众可以更加自由、更加直接、更加多角度地参政议政。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不断进步,公民法律意识和素养的提高,对司法参与度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利用新兴媒体平台,可以更加平等、自由地与人民法院交流互动,但在舆论环境和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动,司法权威严重遭受质疑,网络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网民更加盲目、主观、随意地对法院工作进行评价,法院思想舆论引导更加不易。人民法院应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快捷、方便、易扩散、互动性强等特点,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坚守依法公正办案,不为舆论所左右,惩治违法行为,倡导网民守法,规范网络行为,树立司法公信和权威。
本文除引言外,主体部分为三章,第一章问题的提出:从法院书记员“虐妻”舆情事件进行概述,引出当前法院网络舆情乱象,法院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现状及其对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民人身权利、损害司法公信、司法权威的危害。第二章问题分析,指出因网络虚拟性对现行法律适用带来巨大挑战,网络规制的缺失及法院自身瑕疵,应对舆情意识欠缺及经验不足,造成法院网络舆情泛滥,应对不当引发法院工作被动,提出在新形势下,人民法院运用媒体提高司法形象和司法公信,弘扬社会正气、沟通社情民意的任务更加紧迫。第三章问题的解决,法院作为司法审判机关,在打击网络犯罪,惩处网络侵权,规范和引导正当的网络行为具体特殊功能,尤其是在网络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法院要加强自身建设,树立媒体意识,积极适应新兴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司法宣传和舆情应对水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引导规范网络行为,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促进营造良好的法制舆论氛围,为建设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