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改性研究
【摘要】:
本文以茯苓为原料,分别探讨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水溶性多糖、碱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较佳的提取方法。把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提高到2.4%,比传统的方法高约85%。
采用激光散射的方法,测得多糖分子的粒径分布、回转半径和第二维里系数等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茯苓多糖的生理活性与构效关系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以所得的茯苓多糖为原料,研究其与一氯乙酸、阿魏酸、氯磺酸之间的醚化、酯化反应,通过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比较了影响反应的各因素的主次关系,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并据此制备了一批具有一定取代度的产品。所制得的硫酸茯苓多糖酯、阿魏酸茯苓多糖酯、羧甲基茯苓多糖在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方面均较茯苓多糖有一定的改变。红外光谱研究结果显示:硫酸茯苓多糖酯、阿魏酸茯苓多糖酯、羧甲基茯苓多糖相对于未进行化学改性的茯苓多糖均有各自取代基的特征吸收峰,并得到明确的指认。
采用硫酸茯苓多糖酯与顺铂联合处理肺腺癌795细胞,并用MTT法观察其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硫酸茯苓多糖酯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生长活性的能力,且对顺铂具有较好的增敏作用。
|
|
|
|
1 |
胡兵,蔡云升;茯苓抗衰老奶粉的生产[J];食品工业;1992年03期 |
2 |
张原,李中岳;茯苓的加工方法和商品规格[J];中国土特产;1998年05期 |
3 |
理日月;茯苓为膳美[J];中国食品;1988年08期 |
4 |
陆宁,宛晓春,林毅;葛粉——茯苓即食保健糊的加工[J];食品工业科技;1998年03期 |
5 |
陈士瑜;益寿茯苓糕五种[J];中国食品;1988年11期 |
6 |
王利亚;茯苓的开发与应用[J];食品科技;1997年04期 |
7 |
刘忠义,曾虹燕;茯苓液体培养研究初探[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8 |
王克勤,汪勇兵;茯苓药材包装现状及规范化管理[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年05期 |
9 |
陆炯;疗效食品茯苓糕的试制[J];食品工业科技;1986年04期 |
10 |
周燕霞,唐明林,殷辉安,安莲英;茯苓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年04期 |
11 |
徐宝梁;茯苓灵芝营养液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1998年03期 |
12 |
张春艳,郭风霞;茯苓灵芝营养液的研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01期 |
13 |
段振离;雪白的茯苓霜[J];食品与生活;2003年06期 |
14 |
;茯苓羊肉包子[J];中国药店;2011年05期 |
15 |
郭胜伟;茯苓碗仔糊快餐的研制[J];食品科学;1996年05期 |
16 |
马振兴;王昌禄;;茯苓葡萄酒的开发与感官评价[J];饮料工业;2009年02期 |
17 |
徐栋华;“红楼”美食话茯苓[J];饮食科学;2000年11期 |
18 |
李羿,万德光,裴瑾,陈新;茯苓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9 |
蔡为荣,王岚岚,尹修梅,李美红;茯苓保健醋的研制[J];中国调味品;2001年12期 |
20 |
孙悦迎;茯苓高级营养奶茶的研制[J];中国食用菌;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