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区材料及在PIN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非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但稳定性差,微晶硅电池稳定性好但效率不高,本征层材料的性质对PIN电池的性能有决定性作用。本论文采用三室连续PECVD沉积系统,用射频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非晶/微晶过渡区本征层材料,研究了硅烷浓度和衬底温度对过渡区本征层材料的影响。然后选择最佳本征层沉积条件制备电池,研究过渡区材料对非晶硅电池稳定性和微晶硅电池效率的影响。
材料部分固定反应气体压强133pa、辉光功率35w、气体总流量50sccm,制备了硅烷浓度和衬底温度两个系列的过渡区材料,并用Raman、透射、吸收光谱等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发现生长速率、光学带隙和光敏性随硅烷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晶化率、晶粒尺寸随硅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温度系列则明显不同,光学带隙随衬底温度的上升而降低,生长速率、晶化率和晶粒尺寸随衬底温度升高达到某一最大值时开始下降,而且达到最大值时的衬底温度值随硅烷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对材料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最佳过渡区本征层材料制备电池。制备出的电池开路电压0.66V,短路电流密度6.23 mA/cm~2,光电转换效率4.13%,长时间曝光后效率衰退为5.08%。和非晶硅电池、微晶硅电池相比,过渡区材料做PIN电池本征层可以提高非晶硅电池的稳定性和微晶硅电池的效率。
|
|
|
|
1 |
赵尚丽;杨仕娥;张丽伟;陈永生;陈庆东;卢景霄;;高电导率高晶化率p型微晶硅薄膜的制备[J];材料导报;2008年04期 |
2 |
郑文;陈永生;卢景宵;;玻璃及不锈钢衬底N型微晶硅薄膜的制备[J];真空;2011年02期 |
3 |
金鑫;李远程;邓坤;陈宇翔;李伟;;基片温度对掺磷a-Si:H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
4 |
朱锋,赵颖,张晓丹,魏长春,孙建,任慧智,熊绍珍,耿新华;P-nc-Si:H薄膜材料及在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上应用[J];光电子.激光;2004年04期 |
5 |
朱锋;赵颖;魏长春;孙建;王岩;宋红;耿新华;;微晶硅沉积的射频等离子体辉光发射谱[J];太阳能学报;2005年05期 |
6 |
周美丽;;特种阻隔包装材料Si-O-N薄膜的制备[J];包装世界;2010年03期 |
7 |
汪沁;郭涛;张峰;李伟;;p-i-n型非晶硅薄膜电池p层材料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
8 |
胡文娟;谢芬艳;付亚波;陈强;翁静;;RF-PECVD聚合类聚乙烯氧(PEO-like)薄膜及其对血小板吸附性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
9 |
陈俊芳,刘彭义;用RF-PECVD制备的SnO_2薄膜光电性质及化学成分[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9年05期 |
10 |
;信息金桥[J];现代制造工程;1998年03期 |
11 |
李红轩,徐洮,陈建敏,周惠娣,刘惠文;直流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类金刚石碳薄膜的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4年01期 |
12 |
蔺增,巴德纯,刘铁林,程翔;常温生长类金刚石薄膜的实验研究[J];真空;2004年04期 |
13 |
陈光军,顾立志;金属切削刀具新材料的发展、应用及展望[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4 |
刘雄飞,高金定,肖剑荣,张云芳,周昕;射频功率对氟化非晶碳薄膜微观性能的影响[J];绝缘材料;2004年04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