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研究
【摘要】: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业内公认,它与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共同构成公司治理四大“基石”的观点也逐渐得到更多的认可。但是,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究竟体现在何处、在现行公司治理机制下内部审计的功效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其他治理主体的互动关系是否改善了治理质量等问题,从目前来看尚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与实证检验。因此,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认识,对丰富和拓展内部审计研究、强化内部审计实务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将受托责任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有机结合,构建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的理论框架,进而探讨内部审计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高管层、外部审计的互动关系以及实现路径;然后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利用证券主板上市公司2006—2007年的年报数据考察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从盈余管理和公司绩效的角度检验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的实现情况。
研究发现:(1)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影响内部审计安排,进而影响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的实现;(2)内部审计的设立安排及整体实力的加强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和改善公司绩效,但这种影响力极其微弱;(3)内部审计只有通过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高管层、外部审计的相互配合,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理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要提升内部审计的治理效应,必须改善内部审计的执业环境,增进内部审计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高管层、外部审计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内部审计的整体实力。
本文构建的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理论框架,弥补了用单一理论难以全面解释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的不足,为深入理解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的实现机理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本文也是对内部审计治理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的一个有益尝试,为内部审计理论及其与公司治理实践相结合的效用,从实证的角度进行了检验并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而且对内部审计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检验结果,也为进一步研究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