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炜作品与齐文化的承接关系
【摘要】:
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当下评论界对张炜小说创作的研究虽然一向比较重视,但主要集中在探讨其美学意义、表现技法和主题结构方面,不够全面和深入,特别是对于张炜小说创作的思想资源、文化意义并将其放置在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及联系这一前提下作比较分析的相对较少,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选取张炜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希望可以为张炜作品的研究提供新的探索视角;另一方面是希望吸引更多的人留意像张炜这样将本土文化作为写作根基的作家,把目光从纷扰庞杂的舶来文化转向张炜作品所指向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古船》、《蘑菇七种》、《瀛洲思絮录》、《海边的风》、《九月寓言》、《能不忆蜀葵》、《外省书》、《丑行或浪漫》、《远河远山》《柏慧》、《刺猬歌》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文本分析,从思想资源、文学色彩、素材类型、语言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张炜作品与齐文化之间的关系,归纳和总结了张炜作品中的齐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一直以来,评论界多以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分析张炜的作品,认为他受欧美意识流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较大,但事实上,这是对张炜的一种误读。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运用地理分析、历史研究、文化比较、举证引用等方法对张炜的文学创作进行耙梳和探索,从整体上去考察张炜的创作思想、创作实践与以齐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间的联系,减少评论界对张炜作品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