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及其监管
【摘要】:
证券分析师是市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分析者,众多证券分析师收集和分析信息的活动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从而也增进了所有投资者的福利。然而,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对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资产价格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市场价格机制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因此,加强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的监管和治理,提高证券研究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既是保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是维护整个证券市场有效运作,提高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举措。
本文通过统计2007-2010年我国证券分析师发布的股票评级以及近年来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典型案例,认为我国证券分析师存在利益冲突行为,并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监管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认为处于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分析师有动机发布过于乐观、有失偏颇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关于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的监管现状,我国虽然加强了对分析师的监管,但依然存在行业自律尚未形成、自律监管流于形式等问题。
文献认为承销业务、经纪和自营业务、上市公司管理层压力、分析师个人目的会引发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分析师声誉会抑制利益冲突行为,为了检验文献结论是否适用于我国,影响我国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的因素有哪些,文章接着实证检验了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和分析师的声誉等对其利益冲突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分析师所属的证券公司与被研究公司存在着承销关系时,分析师给出的股票评级更高、更乐观,这一结果说明,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确实会对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产生影响;而国外文献及实证认为声誉会抑制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但本文的结论却是高声誉分析师的投资评级比其它声誉等级分析师所发布的投资评级更乐观,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分析师声誉对其利益冲突行为的约束力有限。本文认为要监管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就必须拓宽券商的盈利渠道、加强声誉的约束作用、完善信息披露和“中国墙”制度。
|
|
|
|
1 |
林慧勤;正确解读“价值投资”——读格雷厄姆《证券分析》有感[J];股市动态分析;2004年12期 |
2 |
姜晓春,楼燕;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在证券分析中的运用[J];浙江财税与会计;1999年10期 |
3 |
曾昭逸;;格雷厄姆教给巴菲特什么[J];首席财务官;2008年07期 |
4 |
单丽,裘孝锋;谈实物期权及其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5年35期 |
5 |
伊网;市场“宠爱”13类人才[J];企业导报;2001年07期 |
6 |
陈峰;;证券行业信息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0年01期 |
7 |
李勇,肖智,曹国华;数据挖掘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
8 |
罗建成,吴敏;基于小波变换的证券分析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年10期 |
9 |
金涛;;我国2005年中期以来的牛市行情对几种证券分析理论的自然检验[J];社会科学家;2007年S1期 |
10 |
李建新,胡刚;风险厌恶型的证券投资数学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
11 |
续剑锋;;重读本杰明·格雷厄姆[J];华人世界;2009年02期 |
12 |
赵炳盛;证券分析方法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年06期 |
13 |
毛三元;投资和证券分析的重要因素——访唐纳德·曼纽尔先生[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14 |
;追踪市场变化 关注股市热点 证券直击[J];经营者;2007年18期 |
15 |
王家华,李东,高桂珍;有效市场理论与证券分析理论的适用性比较[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
16 |
李勇,朱丹,彭杰;面向券商的证券分析OLAP系统设计与开发[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7 |
郑宁;规范证券市场分析方法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
18 |
周春生;冯科;;《证券分析》:穿越七十年喧哗与骚动[J];商学院;2010年Z1期 |
19 |
施然;;浅谈数据挖掘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
20 |
康剑雄;统计学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1993年03期 |
|
|
|
|
|
1 |
尹晨;;刍议我国现阶段信息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考[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
2 |
汪定伟;;前言[A];第二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3 |
刘怀高;李伯德;;股票价格-盈利随机模型[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