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问题。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的现象:一方是为数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一旦涌现城市,又形成了波涛汹涌的“民工潮”。一方却是沿海发达地区普遍出现用人紧缺的“民工荒”。
本文的写作正是受这一现象的启发而展开的,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当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思考。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念和数量开始,回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1949-2008年以来转移的历史过程,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即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是什么,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又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此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从理论上做出解释。
总的说来,本文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借鉴相关公式和有关计量模型,明确了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概念及数量。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给出了定量的分析,并分析了“民工荒”现象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这对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给实际性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