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相关危险因素与精神疾病自杀行为的关联研究
【摘要】:背景与目的: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90%以上发生在精神疾病的
人群,其中15%的抑郁症、10%的精神分裂症最终死于自杀。5-羟色胺(5-HT)功
能异常与自杀行为有关已被大多数研究所证实,调节5-HT神经递质合成、转运、
作用和分解的相关基因就成了研究自杀行为的重要侯选基因。但它们与自杀行为
关联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结论。最近发现了色氨酸羟化酶2(TPH2),与TPH1
不同,TPH2主要存在大脑中枢系统,TPH2基因就成了许多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
症、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重要的侯选基因。本课题在精神疾病这个“浓缩”
的自杀高发群体中研究了TPH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自杀行为的关联,
并且在临床方面对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作了探讨。
材料和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精神病患者有无自杀行为分为
研究组(自杀组)和疾病对照组。分别采集其临床资料及静脉血样并提取静脉血
中DNA。使用PCR技术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TPH2基因rs7305115SNP
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研究TPH2基因rs7305115SNP位点基因型与自杀行为的关
联。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或F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
准α=0.05。
结果:1.在住院的2246例精神病患者中,共收集了精神病患者(抑郁症+精神
分裂症)420例,有自杀行为者169例,自杀行为发生的比例为7.52%(169/2246)。
其中抑郁症108例、精神分裂症56例、癔症2例(均为女性)、酒精中毒所致精
神障碍3例(均为男性)。自杀行为多发生在女性、有自杀家族史、有负性生活事
件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
发病年龄、病期、起病形式、个性、既往史以及精神病家族史等因素的关联无统
计学意义(P0.05)。自杀方式以服药(及各种物品)、上吊、高处跳下和尖锐物
自杀最常见(合计75%),自杀次数1次者为多。
2.TPH2基因rs7305115SNP,共检出A/A、A/G和G/G三种基因型,自杀组、疾
病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
3.自杀组、疾病对照组基因型频率总体分布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
|
|
1 |
曲书言;高中学生自杀行为的流行[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0年02期 |
2 |
赵汉清!213003常州,崔庶!213003常州,端义扬!213003常州,施建安!213003常州,薛蕴庄!213003常州;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与甲状腺激素对地塞米松的反应[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年02期 |
3 |
张汉武,许永臣;自杀行为分析[J];现代康复;2001年01期 |
4 |
李华芳,林治光,王慧芳,潘令仪,庄冬梅,姚培芬,顾牛范;自杀行为患者血小板5-HT浓度[J];上海精神医学;2003年01期 |
5 |
高曦;;谁来拯救自杀 人间与地狱的抉择[J];健康大视野;2006年11期 |
6 |
刘华清;张培琰;尚岚;杨甫德;;中国与西方国家青年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1995年04期 |
7 |
聂兵;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与自知力的关系[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年03期 |
8 |
王妹哥,林美琴;对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9 |
陈维雄;75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临床资料分析[J];海南医学;2003年06期 |
10 |
钟毓兰;2例癌症病人自杀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J];医学文选;2004年02期 |
11 |
丁丽君;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5年06期 |
12 |
赵汉清;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三)自杀的生物学标志研究现状(综述)[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年05期 |
13 |
高伟,高振芸;青少年自杀行为发生的时间调查与干预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04期 |
14 |
方润领,吕路线,张玉娟,张建宏;伴有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4期 |
15 |
袁春梅,刘效锋,王桂芳;26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山东精神医学;1999年02期 |
16 |
邓建平;酒精中毒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比较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
17 |
余志刚;37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
18 |
李红梅,吴明霞;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探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年04期 |
19 |
蒋陆平,徐兴建;抑郁症患者有无自杀行为的临床对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
20 |
崔新佳,周达生;国外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新发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8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