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沥青技术指标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带来的交通量的增加、轴载增加、超载严重、车辆渠化交通、持续高温天气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车辙已经成为沥青路面最严重的破坏形式之一。因此在防治沥青路面病害的过程中,防治车辙一直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现阶段我国出现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沥青使用标号偏高,即针入度偏大、沥青偏软,按照国际上同等气候条件,我国大部分地区应该使用硬质沥青。虽然硬质沥青在广东、江西、江苏等地的部分工程中已经有所使用,但尚未得到推广,且我国现行道路沥青规范中虽然有硬质沥青的相关技术要求,但是还未对其整体使用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通过收集众多硬质沥青样品对我国的硬质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出适合评价硬质沥青高温、低温性能等的技术指标,对我国现行规范中的部分技术指标提出了修改意见。
论文主要依据我国现行道路石油沥青试验标准和美国superpave沥青路用性能的研究成果,针对硬质沥青的众多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硬质沥青胶结料的技术性质、硬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及路用性能。
通过进行硬质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可知其混合料具有良好高温抗车辙能力、水稳定性及耐疲劳性等路用性能,且将其用于沥青路面结构中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整体强度,避免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提高其疲劳寿命;
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硬质沥青的软化点与其高温性能相关关系优于60℃粘度指标,SHRP规范中劲度变化率与其低温性能相关关系优于10℃和15℃延度指标,我国现行规范中的10℃延度指标可由强制性指标改为选择性指标,为反映硬质沥青的整体性能15℃延度指标需保留,对低温性能要求较高的地区可参照SHRP规范评价硬质沥青的低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