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关节型6自由度机器人笛卡尔空间轨迹规划的研究
【摘要】:为满足当今工业产品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低成本、交货周期短的市场要求,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垂直关节型6自由度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轨迹规划是其中的一项技术难点,是实现机器人高速高精度运动的关键。本文对示教再现和离线编程两种工作模式下插补技术展开研究。本课题研究项目获得国家863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9AA043901-3)和广东省粤港招标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90101-1)资助。
研究内容主要是垂直关节型6自由度机器人轨迹规划,着重研究了笛卡儿空间中的轨迹规划问题,具体包括两大部分:示教再现编程系统环境下的轨迹规划问题、离线编程系统环境下的轨迹规划问题。
为保证算法的连续性,先对所研究的6自由度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建模,并给出了正、逆解公式。在示教再现编程系统环境下,首先详细介绍了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两种基本插补算法的机理,然后针对空间多段连续直线插补问题,给出了解决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过渡处存在的尖角问题的两种方法,并提出了以三次样条曲线代替圆弧曲线进行尖角处过渡的插补算法。离线编程是以后机器人发展的趋势,为了解决了离线编程系统环境下轨迹规划问题,拟采用当今比较流行的NURBS曲线实时插补算法。首先讲述了该曲线的发展过程以及优越的性能特点,然后详细推导了算法过程,并在求解常微分方程时提出了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提高了算法的速度。论文最后,对三次样条曲线过渡的空间连续直线插补进行了实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三次样条曲线比圆弧更能够满足轨迹的速度、加速度连续的要求,有效的减少了系统的振动与冲击。对NURBS曲线插补的仿真分别以星型和蝴蝶型两种经典曲线形状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插补点均匀,曲线圆滑。
本文所研制的算法在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制,负载为8公斤的垂直关节型6自由度机器人运行,实验结果显示,机器人运动平稳,无抖动和冲击,因此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P242
|
|
|
|
1 |
王燚,赵德安;喷枪最优轨迹规划数学模型的建立[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2期 |
2 |
陈玮,郑时雄,周学才;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机器人通用控制系统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3 |
柳宁;王高;;改进的预估校正NURBS实时插补算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4 |
潘炼东,黄心汉;基于PMAC的机器人控制器设计[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5 |
何广忠;张连新;高洪明;吴林;;基于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器的NURBS路径插补方法的实现[J];机器人;2006年02期 |
6 |
周学才,李卫平,李强;开放式机器人通用控制系统[J];机器人;1998年01期 |
7 |
彭芳瑜;何莹;李斌;;NURBS曲线高速插补中的前瞻控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年05期 |
8 |
徐德良;刘伟庆;;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拟合木拱桥拱轴线[J];江苏建筑;2008年05期 |
9 |
赖锡煌,殷际英,高勇;多关节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5年06期 |
10 |
万俊君,戴先中,孟正大;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15期 |
|
|
|
|
|
1 |
王幼民;机械臂关节空间B样条曲线轨迹规划[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2 |
李康宁,杨继平,孙新岭,赵丽新;NURBS曲线的调整方法研究及其在造型中的应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
3 |
刘宇;戴丽;刘杰;王健;;泰勒展开NURBS曲线插补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4 |
李惠光;郑绳楦;王丹萍;;改进的最小偏差法直线插补及其软件[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5 |
施法中;从二次曲线到有理二次Bézier曲线的转换[J];工程图学学报;1989年02期 |
6 |
穆国旺,朱心雄,涂侯杰,雷毅;曲面光顺的分片能量法[J];工程图学学报;1999年01期 |
7 |
张乐年,周来水,周儒荣;NURBS曲线曲面的可控修形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1995年01期 |
8 |
张晓宏,岳永坚,刘恩海,张怀宁;基于光栅信号的步进电机速度控制[J];光电工程;2000年01期 |
9 |
熊小安,曾碧,余永权;CAD/CAM系统中NURBS曲线修改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0 |
徐华,贾培发,赵雁南;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器软件体系结构研究进展[J];高技术通讯;2003年01期 |
|
|
|
|
|
1 |
李萍;一种新的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2 |
罗进生,张永俊;末端轨迹指定的机器人最优二次轨迹规划[J];机床与液压;2002年03期 |
3 |
邹琴,郭隐彪,范剑红;一种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4 |
刘旭;房海蓉;;铣削串联机器人运动分析与轨迹规划[J];制造业自动化;2008年03期 |
5 |
富历新,居宇澄,刘志远,邹红;五轴三联动裁片倒边机数控系统的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1995年01期 |
6 |
赵东标,查选芳,王珉,朱剑英;基于螺旋理论的机械手最优位姿轨迹规划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1999年04期 |
7 |
边广韬,叶长龙,王涛,李力;机器人作两圆柱相贯线运动的一种轨迹规划方法[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2年09期 |
8 |
由畅宇;韩建达;;机器人操作臂跟踪动态目标的轨迹规划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6期 |
9 |
侯放鸣,肖春林,张宇河;一个实用的机器人两级规划与控制系统[J];机器人;1990年01期 |
10 |
边广韬,叶长龙,赵建国;机械手的一种轨迹规划[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