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合金钢高氮奥氏体等温转变的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低碳合金钢块体作为实验材料,围绕在材料表面获得高氮奥氏体层的目标,展开了对气体渗氮工艺的研究,然后以高氮奥氏体硬度的变化为切入点,采用了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以及电子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中温转变对高氮奥氏体硬度的影响。
研究了分解率、渗氮温度以及渗氮时间对渗氮层的影响。研究发现:渗氮温度为670℃,分解率为94~96%,保温6h的渗氮工艺可以使材料在表面获得高氮奥氏体,其中,材料20Cr获得单一表层高氮奥氏体;材料20钢和20CrMo表面获得相对较薄的(γ+ε+γ′)三相混合层,次表层为γ层。
研究了高氮奥氏体层局部硬度差异的原因。在中温转变前后,高氮奥氏体层的硬度峰值均出现在界面γ/α附近,原因是:在渗氮过程中,界面γ/α附近处的氮原子扩散速度相对较小,因而此处γ相的长大速度是高氮奥氏体层内部最小的,因此该处附近形成的γ相晶粒相对较细,所以显微硬度相对较高。
研究了时效时间的变化对高氮奥氏体整体显微硬度的影响。高氮奥氏体在时效温度为230℃的时效过程中,时效前2小时高氮奥氏体局部开始转变,转变首先发生于与ε化合物层的交界处以及与α过渡层的交界处,此时转变产物的形态以“团絮状”为主,高氮奥氏体层显微硬度稍有提高,但是由于转变产物量很很少所以显微硬度提高还不是很明显;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转变逐渐向高氮奥氏体层内部蔓延。时效至5小时,转变产物的形态以弥散分布的颗粒状为主,高氮奥氏体层整体硬度达到峰值,局部显微硬度高达1100HV0.025以上,高度弥散的颗粒状转变产物(α+γ′)是获得高硬度的原因;时效至7小时,由于过多的间隙氮原子的析出,使基体畸变下降,因此,显微硬度有所下降。
|
|
|
|
1 |
Gregory Marcos;Stephane Guilet;Franck Cleymand;Tony Thiriet;Thierry Czerwiec;;微型图案和等离子辅助渗氮产生的应变组合的不锈钢图案[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1年03期 |
2 |
田君;张奇志;高军;;催渗技术提高渗氮效率[J];热处理;2011年04期 |
3 |
鞠慧;李落星;王群;刁金鹏;;H13钢气体氮化工艺参数的优化[J];功能材料;2011年S3期 |
4 |
董小虹;王桂茂;陈志强;梁先西;常玉敏;钱初钧;王婧;魏兴钊;;精密可控气氛渗氮技术及其设备[J];金属热处理;2011年07期 |
5 |
王忠诚;王东;李杨;;内燃机气门的新型液体软氮化盐浴——TJ-3氮碳共渗基盐[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1年03期 |
6 |
吴少旭;谢明强;汪辉;胡敬凡;李惠友;;钢件经QPQ处理后的抗蚀性[J];金属热处理;2011年07期 |
7 |
陈华;邹朝辉;林新培;;可控精密渗氮技术及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1年08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