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聚乙烯反应器的疲劳特性研究
【摘要】:超高压聚乙烯反应器是聚乙烯生产的核心设备,它一般是由长达十来米的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生产管线组成。在投入生产之前,需经自增强处理,以获得一定水平有利的残余应力,降低在工况下的应力峰值及平均应力值,提高设备的弹性承载能力及疲劳寿命。但这种残余应力在实际工况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衰减,特别是目前我国在役的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运行大都超过20年,残余应力已出现很大程度的衰减,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为确保安全生产、减少经济损失,需对残余应力衰减的规律及衰减后的恢复技术及方法展开系统研究。
作者以实际生产中的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为研究对象,该管已在某石化厂运行了21年,于2008年离线并存放至今。作者以自增强处理残余应力的产生、分布、松弛衰减、再分布为主线,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了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自增强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根据Mises屈服条件计算经自增强处理以及自增强再处理后的残余应力沿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壁厚的分布规律,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工作压力条件下的反应管应力分布进行了模拟与分析;
(2)对疲劳试验之前的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端面沿径向的环向残余应力进行测量,得到反应管端面环向残余应力沿壁厚方向的分布和外壁面环向残余应力值,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端面的残余应力的实际衰减规律;
(3)采用自行设计的超高压疲劳试验装置,结合动态应变应力测试方法,模拟现实工况的交变内压来对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样进行8000次疲劳试验,,利用ORIGIN软件对疲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外壁残余应力的松弛规律。
(4)对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进行了自增强再处理试验,动态监测超高压聚乙烯反应管内压和外壁环向、轴向应变的变化,根据理论分析计算弹塑性半径及残余应力的再分布规律,并利用试验中实际iε to p曲线图来检验弹塑性界面半径,并根据弹塑性变形关系,编制了预测残余应变程序,实时显示塑性变形后的残余应变。
|
|
|
|
1 |
韩建宇;马小明;曾科峰;刘惠华;;聚乙烯自增强超高压反应器交变载荷条件下残余应力衰减规律的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9年06期 |
2 |
陈国理,黎廷新,钟汉通,王作池;在役聚乙烯超高压反应器安全技术分析[J];压力容器;1990年05期 |
3 |
王志群;查子初;朱务学;;不同自增强度厚壁筒的外表面临界裂纹深度和疲劳寿命[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89年02期 |
4 |
林玉霞,刘康林,林孝英;自增强残余应力理论模型的研究[J];福建化工;2003年01期 |
5 |
陈国理;刘浪静;王作池;;高强度钢厚壁圆筒自增强残余应力研究[摘][J];广州化工;1988年02期 |
6 |
苏红军,潘秉智,朱瑞东,王昱,薛青利;温度场中自增强残余应力衰减的试验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1992年01期 |
7 |
黎庭新,李添祥;高压聚乙烯反应器的疲劳分析与试验[J];压力容器;1990年04期 |
8 |
赵奎;林玉霞;卢鸿明;黄丽红;;自增强残余应力松弛的灰色优化模型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9 |
王志群;朱务学;查子初;;用有限元法计算自增强厚壁圆筒的应力强度因子[J];机械强度;1989年03期 |
10 |
许忠斌,钟汉通;高压聚乙烯反应器的自增强处理效果分析[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11 |
刘小宇;;自增强园筒的最佳弹塑性半径[J];化工设计通讯;1987年01期 |
12 |
韩建宇;马小明;曾科峰;;聚乙烯自增强超高压反应器在交变载荷条件下外壁应力与内部残余应力衰减规律的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0年04期 |
13 |
曹纬;冯家骅;谭学术;;增压器缸体自增强残余应力的计算[J];矿山机械;1986年05期 |
14 |
包行方;;自增强残余应力的衰减对在役高压聚乙烯反应器安全性影响的探讨[J];金山油化纤;1990年01期 |
15 |
王作池;陈国理;;自增强残余应力的衰减及其再次自增强[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93年02期 |
16 |
包行方;;自增强残余应力的衰减对在役高压聚乙烯反应管安全性的影响[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90年01期 |
17 |
章俊源;;提高闭式厚壁圆筒内压疲劳寿命的方法[J];广东化工;1985年04期 |
18 |
В.Л.Мороз;杨屺;;高压聚乙烯反应器[J];流体机械;1975年03期 |
19 |
成林,查永明;200kt/a聚乙烯反应器的制造[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2年05期 |
20 |
秦瑞康
,吉仁旺;大型聚乙烯反应器的制造[J];压力容器;2002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