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摘要】: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S. Ito et Imai) Sing.)是一种与松属或栎属植物共生形成的外生菌根食用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松茸多糖是松茸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国内对松茸多糖的研究重点侧重于抗肿瘤、调节免疫力等药理和功效,对结构研究较少。本文对松茸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肿瘤活性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松茸的化学组成为:水分9.14%,粗蛋白19.21%,粗纤维7.40%,粗脂肪4.00%,灰分8.28%,总糖48.37%,粗多糖10.61%。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以多糖提取率和氧自由基清除率(ORAC值)为响应指标,得到超声辅助水提松茸多糖工艺的最优参数为超声时间6min,超声功率234W,液料比为16,超声处理后经沸水浴提取2h,此时多糖得率为5.76±0.05%,ORAC值为423.80±9.43μmol Trolox/g。
松茸多糖TM-P经DEAE Sepharosse Fast Flow柱层析分级,得到TM-P1,TM-P2和TM-P3三个组分,其中TM-P2的ORAC值最高,达2100.44±25.32μmol Trolox/g。经气相色谱分析,TM-P1、TM-P2和TM-P3三个组分的单糖组成摩尔比分别为:TM-P1为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1.9:7.7:4.0;TM-P2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5.9:1.1;TM-P3为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2.2:5.1:4.9。
TM-P1主要由→3,6)-Glcp-(2→、→6)-Glcp-(1→和→6)-Galp-(1→组成;TM-P2主要以→6)-Glcp-(1→、Glcp-(1→组成;TM-P3主要是以→3,6)-Glcp-(2→、→6)-Galp-(1→和Galp-(1→组成。TM-P1,TM-P2和TM-P3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抗肿瘤活性较高的组分为TM-P2,其次是TM-P1。当TM-P2的浓度为4mg/ml,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7.98±1.08%和59.04±3.78%。
经Sephadex G-75层析柱分离纯化,从TM-P1中分离出活性组分TM-P1A,分子量为361309Da,ORAC值为211.80±4.68μmol Trolox/g;TM-P2得到TM-P2A和TM-P2B两个组分,平均分子量为372443Da和4796Da,其ORAC值分别为268.66±5.02μmolTrolox/g和2475.33±15.32μmol Trolox/g。
TM-P1A、TM-P2A和TM-P2B的单糖组成摩尔比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8.7:1.8、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3.9:17.7:7.9、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8.9:1.3。
经NMR分析得:TM-P1A是一种直链多糖,主要由α-1,6-吡喃型葡萄糖构成,另有少量吡喃甘露糖和吡喃半乳糖以1,6-糖苷键与之相连;TM-P2A是一种由β-1,6-吡喃型葡萄糖构成的无支链多糖,另外含有少量α-1,6-吡喃型葡萄糖、β-1,6-吡喃型半乳糖和β-1,6-吡喃型甘露糖;TM-P2B主要由β-1,6-吡喃型葡萄糖构成,无支链,有少量β-1,6-吡喃型半乳糖和β-1,6-吡喃型甘露糖。
|
|
|
|
1 |
蓓蓓;梁聪怡;;9月新菜发布[J];天下美食;2010年09期 |
2 |
;商海慈魂 刘启贵[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年06期 |
3 |
鸽子;;云南松茸 菌中之王[J];四川烹饪;2010年08期 |
4 |
王海东;;简约中体味菜品的和谐[J];四川烹饪;2008年11期 |
5 |
张智;液体发酵法培养松茸菌丝体[J];酿酒;2002年06期 |
6 |
弓明钦,王凤珍;从国际松茸市场动向看国产松茸的应对措施[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2期 |
7 |
段慧云;赵莲;陈华;;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的化学成分[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8 |
谭石升;松茸腐乳的研制[J];中国调味品;2001年10期 |
9 |
;菌蕈菜谱[J];中国食用菌;2010年02期 |
10 |
黄秀琴;;“松茸就像我们的生命”[J];药物与人;2008年02期 |
11 |
钟政昌,粟仁贵,秦荣品;西藏松茸酒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4年03期 |
12 |
赵天瑞;樊建;曹建新;;冻结速率对松茸PPO和POD活性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6年01期 |
13 |
;菌蕈菜谱 砂煲松茸焗鳕鱼[J];中国食用菌;2009年01期 |
14 |
;美食天地[J];音乐世界;2007年08期 |
15 |
徐海连;左伟;蔡佳;;海鲜在川厨手里变花样[J];四川烹饪;2010年08期 |
16 |
周选围,林娟,陈文强,吴三桥,王智;松茸子实体营养成分比较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2年04期 |
17 |
张艺林,黄瑞,韩梅;高支化度酯类增塑剂的结构鉴定[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3年02期 |
18 |
赵玉萍,纪丽莲,朱晓庆;真菌多糖提纯、组分分析及结构初步鉴定[J];食品科学;2005年09期 |
19 |
苏红;叶利民;杨轶浠;刘明东;范举正;;猪去氧胆酸的纯化工艺[J];华西药学杂志;2006年04期 |
20 |
刘丽娅;陈山;王军;韩忠;袁竹连;;植物天然食用色素的功能及其制备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