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斑干涉计量关键问题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简称ESPI)是一种对光学粗糙表面进行非接触全场测量的技术由于具有进行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粗糙表面的位移和变形测量,以及无损检测和振动测量方面该方法是以散斑干涉条纹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对干涉条纹图的处理获取相位图并测量所需要的物理量;快速准确地提取相位,对物体的位移应变振动等测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工作如下:
1.本文首先对基于时间相移的散斑干涉技术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讨论为了在动态和振动状态下提高相位图的质量,提出了将直接相关法和加窗傅立叶变换滤波法分别与五图四步相移法结合,产生了两种新的相位提取算法
2.由于加窗傅立叶变换滤波的阈值处理采用固定阈值,这就会使滤波后的图像产生振铃,即伪Gibbs现象本文提出了自适应阈值法,使阈值能根据图像本身信息进行调整,克服了固定阈值的缺点,提高了相位图滤波的效果
3.鉴于基于时间相移的相位提取算法要在不同时刻采集多幅散斑图,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测量效率方面也存在不足;而基于空间相移方法的光路虽然能在同一时刻采集多幅散斑图,可以提高测量效率,但是其光路过于复杂,实际应用难度很大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空间载波相移的散斑干涉技术——马赫-曾德尔型电子剪切散斑干涉系统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系统的剪切散斑干涉由于其几何结构的原因其视场角很小,为了扩大其视场角,提出了一个包含4f系统的大视场角的干涉系统,并用来进行缺陷的无损检测该系统包含:CCD相机半导体激光器马赫-曾德尔干涉系统和4f系统等四部分该系统中相位图分别由改进的sinusoidal-fitting方法和傅立叶变换方法得到,并用于含有空间载波条纹的干涉中该干涉系统可以分别控制剪切量和空间载波频率在该光学系统中,成像透镜放在马赫-曾德尔干涉系统的前面,所以视场角不再受马赫-曾德尔干涉系统的限制,而只取决于成像镜头的焦距和数字相机中传感器的尺寸,突破了传统马赫-曾德尔型电子剪切散斑干涉系统视场角最大为19°的限制,实现了大视场角测量
4.由于马赫-曾德尔干涉光路仅能有效利用一半光能,对光能利用率低,在应用于光不敏感材料时,对光能要求较高,该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剪切散斑干涉系统该光路能对全部光能进行利用,从理论上解决了利用率问题,对光能利用率的提高有很大改进
5.随着轮胎和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具有实时显示灵敏度高全场测量等优点,该技术在无损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根据基于空间载波相移的电子剪切散斑干涉系统,搭建了电子剪切散斑干涉无损检测装置并用VC++6.0可视化编程开发软件编制集图像采集与图像处理相位图实时显示于一体的电子散斑无损检测应用软件并采用真空加载和热加载,利用本文研究的电子剪切散斑无损检测技术,对轮胎和复合材料进行了无损检测的验证性实验研究,获取了轮胎和复合材料的缺陷图片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评估材料内部孔隙脱层等结构质量该系统可脱离防震台检测,切实可行
|
|
|
|
1 |
刘振安
,章守信
,刘胜璞;并行图像处理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测控技术;2003年05期 |
2 |
王蔚;;MATLAB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3 |
李健;于清华;郑颖;;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WEB实验平台的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10期 |
4 |
陈文驰;;提高“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
5 |
尹建媛;;图像处理中边缘检测算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4期 |
6 |
程彦;董守华;许永忠;;Snake算法边缘检测图像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08年06期 |
7 |
张俊生;;MATLAB在数字图像处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
8 |
张宏民;张剑;许克静;;利用MathCAD进行数字图像处理[J];福建电脑;2009年03期 |
9 |
熊秋菊;杨慕升;;数字图像处理中边缘检测算法的对比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年02期 |
10 |
刘永勤;刘月月;;基于Verilog的数字图像锐化研究和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8期 |
11 |
贾伟;;MATLAB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硅谷;2010年08期 |
12 |
王建卫;曲中水;;“数字图像处理”综合性教学实验的设计[J];软件导刊;2010年04期 |
13 |
杨顺辽;李泽军;;基于Visual C++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软件开发[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
14 |
刘红敏;王志衡;许焱平;;“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模式探索[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
15 |
汪德宗,傅山,周宁军;流动显示与数字图像处理[J];光子学报;1987年03期 |
16 |
张雪松,倪国强,周立伟,金伟其,钟堰利;带有DSP芯片的新型实时数字图像处理系统[J];光学技术;1997年04期 |
17 |
宋文爱,李磊,潘宏霞,林敏;CCD数字图像处理的炉膛火焰温度检测方法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8 |
武英;将MATLAB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9 |
季赛;沈超;;计算机图像处理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3年03期 |
20 |
李晓辉,吴蓓;“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改革与实验系统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