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转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75亿公顷,与1996年的170万公顷相比,增长了100倍多。目前,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但出于其可能存在的不可预知的潜在危险,消费者纷纷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销售的食品若含有转基因成分,应该予以标识,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产品都未按照规定进行标识,而进入加工环节的转基因原料更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因此,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成为有效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工具。
目前,常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主要为核酸定性PCR法,实时荧光PCR法及LAMP技术。对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检测的效率及准确度。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⑴豆制品DNA提取方法的比较与筛选。选取豆腐、豆干、油豆腐、腐竹、腐乳5种豆制品,分别用改良CTAB法、改良试剂盒法及磁珠法提取DNA,对提取得到的DNA的浓度、纯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虽然步骤繁复,但提取得到的DNA较好地满足研究要求,也能适用于5种不同的豆制品,单个样品的费用也较低,适合在大批量的检测中使用。
⑵豆制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在稳定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对核酸定性PCR法、实时荧光PCR法及LAMP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能满足我国现行标准的检出限的要求,但不同外源基因的检出限有一定差别。
⑶广州市售豆制品转基因情况的调查。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大豆DNA,利用核酸定性PCR法、实时荧光PCR法及LAMP技术对外源基因CaMV35S,NOS和EPSPS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59份散装豆制品中,87份检出转基因成分;在48份预包装豆制品中,18份检出转基因成分。散装豆制品无任何食品标签,预包装豆制品也均无转基因食品标识,因此亟待加强监管。
|
|
|
|
1 |
邵碧英,陈文炳;玉米及其制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单一PCR及多重PCR检测[J];食品科学;2005年09期 |
2 |
许芳;李鑫;罗欣;刘志国;;玉米中转基因成分的定性PCR检测[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3 |
王林;韩飞;李爱科;刘建学;王瑛瑶;;粉碎和膨化工艺对大豆转基因成分及调控元件的影响[J];粮油食品科技;2011年02期 |
4 |
中计;一滴溶液可测出转基因成分[J];化学分析计量;2003年02期 |
5 |
成晓维;王小玉;朱绍智;胡松楠;冯家望;邝筱珊;游淑珠;唐食明;;我国进出口农产品转基因成分检测与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
6 |
邵碧英,陈文炳,江树勋,李寿崧;大豆及腐竹中转基因成分的多重PCR分析[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7 |
余晓峰;姚剑;孙娟娟;郑海松;李云飞;严伟民;;蜂蜜中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J];食品工业;2011年08期 |
8 |
王长康;陈文炳;邵碧英;江树勋;杨婕;李寿崧;郭立新;;饲料中的转基因成分在家禽体内代谢残留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年08期 |
9 |
;科学家研制出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仪[J];中国家禽;2014年11期 |
10 |
欧阳春;谁来捅破转基因这层窗户纸[J];中国食品工业;2002年07期 |
11 |
王媛,葛毅强,陈颖,徐宝梁;大豆加工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10期 |
12 |
吴明生;田雷;康俊梅;贾希海;律宝春;;大豆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定量检测[J];大豆科学;2007年06期 |
13 |
;德国科学家在牛奶中发现饲料转基因成分[J];食品科学;2004年08期 |
14 |
焦新萍;曾金红;郑云峰;江涛;李博斌;王路雯;诸葛庆;李岩冰;黄晓丽;曾红燕;;发酵豆制品中转基因成分的荧光定量PCR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13期 |
15 |
邵碧英,江树勋,陈文炳,李寿崧;番茄、甜椒中转基因成分和内源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食品科学;2004年10期 |
16 |
;英特网信息[J];中国禽业导刊;1999年20期 |
17 |
王小花;李建祥;王国卿;李新莉;邵景东;傅春玲;;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豆转基因成分[J];食品科学;2009年08期 |
18 |
邵碧英;江树勋;陈文炳;李寿崧;;大豆及其制品中转基因成分的二重PCR检测[J];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3期 |
19 |
王小花;傅春玲;王国卿;洪承皎;;Taqman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豆转基因成分[J];食品科技;2009年02期 |
20 |
芦春斌;;转基因植物(农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PCR检测[J];种子;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