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聚类集成研究
【摘要】:集成学习在最近几年已经成为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研究热点。作为集成学习中的重要一部分,聚类集成也已经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癌症发现领域,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处理基因表达数据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话题,这种研究对于癌症的正确诊断和随后的相关治疗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已经出现了许许多多关于癌症基因的聚类方法,然而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是采用了单一的聚类算法对生物分子数据进行聚类,这些方法缺乏强壮性,稳定性和准确性,更加没有考虑到结合模糊理论知识,在聚类分析中通过结合模糊优化步骤的聚类集成框架去获得更好的聚类结果。根据现有的聚类集成算法的一些不足,本论文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改进的方法。第一,基于模糊理论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混合模糊聚类集成的框架(HFCEF)结合物理上的串联和并联的方式进行链接,并在样本的归属上使用了模糊成员函数,最后通过划分模糊矩阵获得最终的聚类结果。第二,引进基于模糊聚类的随机双聚类集成框架(RDCFCE),该架构加入了我们新提出的模糊扩张模式(FEM),更进一步,我们提出了自适应的RDCFCE(A-RDCFCE),通过采用一种自进化的处理过程(SEEP)对参数集进行处理,从而继续改进RDCFCE的聚类结果。为了验证我们提出的新算法的聚类效果,本论文的实验部分使用了UCI机器学习数据库中的数据集和生物分子数据集,对我们提出的两种方法进行测试。从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获得下面两点结论:(1)我们提出的两种模糊聚类集成算法不但对UCI数据集有很好的效果,在应用于生物分子数据集时效果也非常好;(2)对比现阶段已有的大部分单一聚类算法和传统的聚类集成算法,我们提出的新方法更具强壮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
|
|
|
1 |
柴世红;康正军;;基于模糊聚类的网站用户分类[J];甘肃科技;2008年03期 |
2 |
邓辉,孙增圻,孙富春;模糊聚类辨识算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2期 |
3 |
杨健辉,宋玉普,刘声猛,杨正浩;模糊聚类理论的算法实现及其在粉煤灰分类中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21期 |
4 |
麦雄发;基于设计模式的多维集合及其在模糊聚类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5 |
蔡月;徐王伟;;基于模糊聚类的高维划分策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01期 |
6 |
鲁明羽;姚晓娜;魏善岭;;基于模糊聚类的网络论坛热点话题挖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7 |
方宏斌;;模糊聚类及其实际应用[J];广东通信技术;2008年05期 |
8 |
韦艳玲;;基于模糊聚类的农户信用信息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9 |
王永明;张英俊;谢斌红;潘理虎;陈立潮;;基于模糊聚类优化的语义Web服务发现[J];计算机工程;2013年07期 |
10 |
陈武凡;模糊聚类软分类问题的最佳分割[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2年06期 |
11 |
高新波,薛忠,李浩,谢维信;一种多类原型模糊聚类的初始化方法[J];电子学报;1999年12期 |
12 |
马军,邵陆;模糊聚类计算的最佳算法[J];软件学报;2001年04期 |
13 |
郑岩,黄荣怀,战晓苏,周春光;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模糊聚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4 |
王保义;吴颖智;张建东;董斌;刘翠娟;;基于模糊聚类的网络故障预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23期 |
15 |
罗琪;哈渭涛;;入侵检测中模糊聚类的有效性评价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
16 |
叶鹏;;一种模糊聚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年20期 |
17 |
罗琪;;一种改进的模糊聚类算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33期 |
18 |
吴佳芯;李明;董青海;;一种基于最大熵模糊聚类的数据关联算法[J];火控雷达技术;2013年03期 |
19 |
韩捷;;齿轮故障的模糊聚类及其微机辅助诊断[J];郑州工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
20 |
周敬泉,颜春兰,袁鹏,曾启杰,袁敏,张铭光;用模糊聚类法研究中药成分特征谱[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