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广东省委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有效保障,是一项关乎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战略举措。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保障大学生能顺利平稳地走向工作岗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共青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切实做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等工作,才能履行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新时期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帮助青年解决就业问题是共青团组织当前其中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共青团广东省委作为地方共青团的典型代表,在省委省政府和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联合政府十个部门共同发起“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本文在连续三年调研“展翅计划”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共青团广东省委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本文结合国外广泛用到的公共治理理论和“失灵”理论,对共青团组织的“第三部门”性质进行分析论证,探讨共青团组织参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论依据。文章利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共青团广东省委“展翅计划”现状调研,分析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与措施。调研发现,“展翅计划”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职业体验和实践机会,为高校深化工作弥补不足,为用人单位搭建沟通的桥梁,为共青团工作探索新的路径。同时,“展翅计划”也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就业服务体系过于简单,共青团人员管理缺乏稳定性,与政府部门沟通不足,与用人单位沟通不畅;用人单位参与态度不端正,用人规划缺乏系统性,提供岗位类型比较单一;高校内部协调不畅,与社会接轨程度不够;大学生主动性不足,规划性不强,动机不纯,急功近利,社会化准备不足。共青团应构建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厘清政府与团组织关系、强化干部队伍、提高统筹协调能力等措施,着力提升共青团自身建设。同时,依托高校、竞赛、企业、民间机构、媒体等开展多元化促进就业服务网络。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站在地方共青团的角度,通过三年的分层调研,努力探索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探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路和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7.38;D297